English | RSS | 办公平台 | 中建e-HR | 网络学院 | 中建网群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业务领域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职业发展 服务专区 资源配置
“攻坚精神”我带头
公司快讯
首页>> 党的建设>>企业党建>>“攻坚精神”我带头
【攻坚榜样(18)】驻村治水有实招,长江门户绽新颜
发布日期:2020-10-12 字号:[ ]

  江尾海头、长江咽喉,枕水负山、襟带三吴,说的便是吴越文化之都江阴。历时一年,华东公司参建的江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完成了200个自然村的管网改造。自此,这里彻底告别污水乱排的现状,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这群建设者,也从被“排斥”的外来人变成备受欢迎的“驻村”自家人。
  不同于常规的房建项目,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涉及到村镇上每家每户的管线,是扎扎实实深入百姓家庭的生态工程。
  然而,要治理污水,就需要建设处理泵站;污水处理管线要和泵站连接起来,就涉及到泵站的方位问题。
  没想到,项目在新龚村建第一个泵站时,就吃了“闭门羹”。
  随着入户考察不断深入,一套相对合理的管线铺设和污水处理泵站安装方案已成雏形。
  不少村民得知后却急了。一天,就在项目准备下班收工时,十几个村民围了上来,打头的老爷子开口说道,“小伙子,那个泵站上头还有个圆形的电控柜,就这么堵在家门口前,我们担心影响风水啊。”话音刚落,其他人七嘴八舌地“助攻”起来,“对啊,我们宁愿不要什么污水治理,也不想添这个堵。”几个年轻施工员见状,只好不断赔着笑脸。
  眼见任何解释都无法消解大家的抵触情绪,项目意识到,违背村民的心意“硬干”是不行的。后面的改造过程,几乎每天都离不开村民们的理解与协助。泵站要建,地址也要变,既然村民的想法扭转不了,就只能改变建设思路,找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村民的“心结”,在于那个突出的电控柜,把它挡上,村民们就可以“眼不见心不烦”。于是,建设者砌筑了一道类似于“玄关”的别致墙面,终于获得了村民们的点头。类似这样的小事,几乎每周都会发生。
  在徐霞客镇东缪村施工时,主要管线不仅要经过一排主房屋,同时还需要设置检查井。这一点再次遭到村民们的集中反对。
  项目只好推翻重来。重新选线后,有效避开了村民家门口,但又产生了新的棘手难题——路线途径了田地。这下,村民们又不干了。村民张爱国家有耕地5亩,是村里耕地方面的大户人家,虽说管线埋好后可以恢复被挖开的田地,但还是有几个月份受到影响;再说75岁的张伯家,那方耕了一辈子的田,比亲儿子还要“宝贝”,伤它分毫肯定会心急。
  经过与业主单位的多次协商,项目团队三道对策并用,一是补偿,二是安抚,三是采购。
  根据苗圃在施工期间的受损情况,对每户给予足额的青苗补助费,这样一来就解决了大部分农户的担忧。
  对于同张伯一样的人家,项目多次登门拜访,“那水治理好了,以后耕地的水不就更清澈了,咱们的菜苗肯定长的更好。”一番番换位思考的话,终于打动了老人家的心。
  此外,施工队还按菜市场的价格,把居民种的蔬菜、农作物买了回去,当做食材使用,这一举双赢的做法更扭转了百姓对施工队的态度,这群住了一年多被排斥的“外来人”终于成了百姓交心的“乡亲们”。
  在施工期间,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对村民生活造成的不便,项目团队还发现了一种非开挖修复的方法——局部树脂固化法。将涂抹有树脂混合液的玻璃纤维毡布用气囊紧压于管道内部,通过常温、加热或紫外线照射等方式实现固化,让修复点焕然一新。
  因为管线埋设被破除的地面,还被建设者回填种上了适合生长的乔灌木、地被花卉和各类植物,昔日的臭水沟变成村民们聊天漫步的好去处。

2f06cc94b588fbd82b4622e067dff1c.jpg

  有了这套完整的排放、处理系统,昔时生活废水无处可倒只能乱排导致的臭水塘、臭水沟彻底成为了历史的痕迹,这座长江边上的水乡小镇,迎来了破茧重生。(郝帅、黄克)

  江尾海头、长江咽喉,枕水负山、襟带三吴,说的便是吴越文化之都江阴。历时一年,华东公司参建的江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完成了200个自然村的管网改造。自此,这里彻底告别污水乱排的现状,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这群建设者,也从被“排斥”的外来人变成备受欢迎的“驻村”自家人。
  不同于常规的房建项目,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涉及到村镇上每家每户的管线,是扎扎实实深入百姓家庭的生态工程。
  然而,要治理污水,就需要建设处理泵站;污水处理管线要和泵站连接起来,就涉及到泵站的方位问题。
  没想到,项目在新龚村建第一个泵站时,就吃了“闭门羹”。
  随着入户考察不断深入,一套相对合理的管线铺设和污水处理泵站安装方案已成雏形。
  不少村民得知后却急了。一天,就在项目准备下班收工时,十几个村民围了上来,打头的老爷子开口说道,“小伙子,那个泵站上头还有个圆形的电控柜,就这么堵在家门口前,我们担心影响风水啊。”话音刚落,其他人七嘴八舌地“助攻”起来,“对啊,我们宁愿不要什么污水治理,也不想添这个堵。”几个年轻施工员见状,只好不断赔着笑脸。
  眼见任何解释都无法消解大家的抵触情绪,项目意识到,违背村民的心意“硬干”是不行的。后面的改造过程,几乎每天都离不开村民们的理解与协助。泵站要建,地址也要变,既然村民的想法扭转不了,就只能改变建设思路,找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村民的“心结”,在于那个突出的电控柜,把它挡上,村民们就可以“眼不见心不烦”。于是,建设者砌筑了一道类似于“玄关”的别致墙面,终于获得了村民们的点头。类似这样的小事,几乎每周都会发生。
  在徐霞客镇东缪村施工时,主要管线不仅要经过一排主房屋,同时还需要设置检查井。这一点再次遭到村民们的集中反对。
  项目只好推翻重来。重新选线后,有效避开了村民家门口,但又产生了新的棘手难题——路线途径了田地。这下,村民们又不干了。村民张爱国家有耕地5亩,是村里耕地方面的大户人家,虽说管线埋好后可以恢复被挖开的田地,但还是有几个月份受到影响;再说75岁的张伯家,那方耕了一辈子的田,比亲儿子还要“宝贝”,伤它分毫肯定会心急。
  经过与业主单位的多次协商,项目团队三道对策并用,一是补偿,二是安抚,三是采购。
  根据苗圃在施工期间的受损情况,对每户给予足额的青苗补助费,这样一来就解决了大部分农户的担忧。
  对于同张伯一样的人家,项目多次登门拜访,“那水治理好了,以后耕地的水不就更清澈了,咱们的菜苗肯定长的更好。”一番番换位思考的话,终于打动了老人家的心。
  此外,施工队还按菜市场的价格,把居民种的蔬菜、农作物买了回去,当做食材使用,这一举双赢的做法更扭转了百姓对施工队的态度,这群住了一年多被排斥的“外来人”终于成了百姓交心的“乡亲们”。
  在施工期间,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对村民生活造成的不便,项目团队还发现了一种非开挖修复的方法——局部树脂固化法。将涂抹有树脂混合液的玻璃纤维毡布用气囊紧压于管道内部,通过常温、加热或紫外线照射等方式实现固化,让修复点焕然一新。
  因为管线埋设被破除的地面,还被建设者回填种上了适合生长的乔灌木、地被花卉和各类植物,昔日的臭水沟变成村民们聊天漫步的好去处。

2f06cc94b588fbd82b4622e067dff1c.jpg

  有了这套完整的排放、处理系统,昔时生活废水无处可倒只能乱排导致的臭水塘、臭水沟彻底成为了历史的痕迹,这座长江边上的水乡小镇,迎来了破茧重生。(郝帅、黄克)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攻坚榜样(19)】“机”“巧”奏效,为珠海机场腾飞注入“强心剂”
下一篇:【攻坚榜样(17)】铮铮“铁骨”,架起196米“定海神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线索信访联系人
© Copyright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86-10-51579655传真:86-10-51816700 邮箱:bgs@cscec2b.com.cn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6号院E座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京ICP备12020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