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西南分公司长沙开福万达项目青年人才培养侧记
■文/陈柯宇 蒋立西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这样一个贬义词,在局西南分公司长沙开福万达项目,却摇身变为一种独特的管理模式,不仅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解决了人才短缺的瓶颈,更为项目后期的裂变锻炼出了一大批骨干。究竟该项目是如何让“揠”出来的“树苗”不仅没有枯萎,反而还茁壮成长了呢?
当发展遭遇人才瓶颈
长沙开福万达项目是局西南分公司进军湖南市场的第一个工程,总建筑面积达103万平米,同时项目还肩负着分公司开拓湖南市场的重担。万事开头难,初次踏入湖南这片热土,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摆在了他们面前,这就是人才的极度短缺。
在刚开始组建的时候,项目部不仅面临着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在项目成立当初,工程部应配备25人,可当时却只有7个人在岗。作为冲在施工第一线的生产部门,人员如此短缺,其他部门的人员配置窘迫更是可想而知。由于在完全陌生的环境,外界并不熟悉项目,因此想要大规模地引进外来人才几乎不可能,怎么办?
就在项目团队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词进入了大家的视野——揠苗助长。既然项目现在人才如此短缺,为何不着眼在青年人才的培养上呢?为青年人量体裁衣,设计好职业发展规划,解决他们成才后的发展方向,同时打破过去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用人观念,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让青年员工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为有能力、有成绩、员工公认的人才。
项目部主动向公司递交了接收大规模青年学生的申请。据了解,2010年,项目共接收青年学生21名,占当年全公司入职学生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如此大规模地任用毫无经验的入职大学生,在公司的发展历史上还属于第一次。
当“菜鸟”遭遇苛刻师傅
面对大批进入项目的新生,如何让这些“苗”快速成长起来?在选择用温室培育还是风雨洗礼的方式上,项目果断地选择了后者。为了让新员工快速进入角色,项目在经过短暂的入职培训后,第一时间将这批新生推向了施工生产的最前线,并为他们配备了业务能力强、工作要求严格的师傅,通过严师们苛刻的教育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他们掌握技能。
“小任,你难道没检查过自己编制的设计方案么?里面有一处标点用错居然都没发现吗?”在入职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技术部新员工任吉红始终没能弄清楚一个问题:为何在生活中可以大大咧咧、随意开玩笑的师傅,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却会变得如此“斤斤计较”?每次在自己设计的技术方案里面,哪怕用错一个标点符号,都会招致师傅的碎碎念。
如此严苛的待遇,安全部的新生李科也感同身受,在一次支模防护措施的检查中,李科因为疏忽而漏掉了一个错误项,不仅遭遇了师傅一顿劈头盖脸的批评,更成为了日后安全检查前师傅给他上的“紧箍咒”。这样的严师在项目部里还有很多很多,也正是由于他们严格的要求,原本娇弱的“树苗”们,迅速成长了起来。
当新员工成为行业“大拿”
就在项目部“揠苗助长”式的人才培养方式下,一大批青年员工迅速跻身中层领导岗位,项目部中层及以上领导人员的年龄结构明显改变。
工作时间不到3年的员工李定,被任命为长沙开福万达项目工程部副经理,负责C区30余万平方米施工工作;在入职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任吉红迅速成长为项目副总工程师;年仅27岁的向杰由原来主管长沙万达广场项目C区的物资部经理,被提升为新开工的金科项目物资经理,进入项目班子领导层……快速成才的例子还有很多,据统计,目前包括长沙开福万达项目部在内的第三项目部共有6个在施工程,员工205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有47人,其中近3年毕业的学生有6人,3年以上的有13人,80后担任项目执行经理等领导职务的已达到3人。
如今,在长沙开福万达项目,“揠苗助长”已被注入了新的涵义,在长沙这片沃土上,一棵棵小树苗正茁壮成长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