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巧灵
2月11日的晚上八点,我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看央视1套的《2014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直播。相比于央视春晚的高端大气上档次,我更喜欢这台晚会低调奢华的内涵范儿。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却都有不平凡的故事,带给我们每一个人直击心灵的感动。
每年只有10个人当选,外加一个英雄集体的团队荣誉。在13亿人的中国,实在是太凤毛麟角了。我曾经在心底有过疑问,难道他们的故事能够代表所有人吗?而当我看过每一年的这一台晚会后,对他们的由衷敬佩却悄然代替了质疑。他们当中有妙手仁心的医生,有志愿回乡支教的墨脱教师,有为子女绣出长幅绣品《清明上河图》的重症母亲,他们的名字、职业和身份前,最当得起的,就是“最美”二字。如果不是出于对儿女的寸寸慈母心,她不会与时间赛跑;如果不是出于深深的战友情谊,他不会几十年守墓甘之如饴;如果不是对家乡和学生的点滴关爱和希望,她不会放弃城市里优渥的生活;如果不是出于对医生这份职业的衷心热忱,她也不会在退休后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坐诊。
我承认,第一次在网络上看到“油菜花父子”用32年的时间去完成培育良种油菜花的草根梦想时,觉得有些可笑。但当他们的事迹出现在直播现场的VCR里时,我却忍不住为他们叫好喝彩。主持人白岩松用一贯煽情的语气说,做一件好事不难,但一直做好事却是一件很难的事。关键是在这“一直”二字。人的一生能有几个32年?一个人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甚至是一辈子去做一件好事,这难道不值得敬佩吗?他们都是中国大地上,最普通不过的平凡人,可是他们的故事却在十几亿人中脱颖而出,他们的真诚善良,他们的承诺坚守,电视机前的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最美”。
每个有故事的人,他们的内心都是柔软的,我始终坚信这句话。因为当他们决定去谱写一个故事的时候,他们的胸怀一定是最宽广的,也一定做好了所有的准备。也只有最柔软的内心才足以面对各种艰难和挫折,把所有的苦痛和委屈都包纳其中,回报给别人的,却是满腔的热血以及不悔的信念。
他们最美的故事,当得起最美的颁奖词,也当得起亿万人颁给他们的一座座丰碑。因为他们给我们的,不只是一场晚会的激情,也不只是刹那间心灵的温暖,他们是在传递爱和感动,他们是在播撒民族的梦想和希望。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接过火炬,我们的明天就会截然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