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笛
每座寺庙都有自己的典故,说到中国第一座寺庙白马寺,不能不说汉明帝刘庄。刘庄夜寝南宫,梦金神头放白光,飞绕殿庭。次日得知梦为佛,遂遣使臣蔡音、秦景前往西域求佛取经。蔡、秦二人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于永平十年驮经书返回京城洛阳。刘庄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这座熏天赫地的佛教景观却命运多舛,在兵连祸结的“安史之乱”中,被回纥兵一把大火烧成颓垣败壁,现在的白马寺已非东汉建筑,多为明嘉靖时期所建。
白马寺不但是善男信女的皈依之地,也是历史文化的汇聚之所。沿着青石板路走进山门,但见郁郁葱葱的古木长林掩映着宏伟肃穆、布局严整的古朴建筑群,勾勒出历史文化的厚重之感。我们走过东西对称的两座石碑,便是第一重大殿天王殿。天王殿外的香炉里香烟袅袅,杂沓而至的游人往香炉里上着香,虔诚地祈拜着自己的愿望。天王殿内正中置木雕佛龛,龛顶和四周有众多姿态各异的贴金雕龙。龛内供置着楚楚不凡的弥勒佛。弥勒佛笑口常开,赤脚趺坐,形象生动有趣,令人忍俊不禁。殿内两侧,坐着威风凛凛的佛门守护神,四大天王。弥勒佛像之后是佛教的护法神,韦驮天将。
碧瓦朱檐的大佛殿是白马寺的第二重大殿,殿内正中佛坛上供奉着七尊抱素怀朴的造像,正中是炳炳麟麟的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像高2.4米。释迦牟尼的左侧,为大弟子摩诃珈叶,右侧站像为大弟子阿难。珈叶左侧为文殊菩萨,右持经书《般若经》,以知识渊博,聪明智慧著称;阿难右侧为普贤菩萨,手持如意钩,德行圆满,功过无边,以“行愿”著称。东西侍立的是两尊供养天人,手持鲜花,体态娇娜,也称“散花天女”。
第三重大殿是大雄殿。雕墙峻宇的大雄殿为元代重建,明、清时重修。殿中央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佛龛,精雕细刻,金碧辉煌。佛龛内的三尊主佛,皆盘腿坐于莲花宝座中,正中为栩栩欲活的释迦牟尼,尊称“大雄”,像高2.25米,整个形象给人庄严、圣洁、恬静之感。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三主佛之前,左右相对而立的是韦驮、韦力二位“护法神”。殿内两侧供置着形态各异的十八罗汉,都是坐像。
接引殿是寺内的第四重大殿。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右手向前下伸作接引状,左手指向西方“极乐世界”。右侧为观音菩萨,左侧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均为清代泥塑作品。该殿于清代同治年间毁于火灾,光绪年间重建,是白马寺内修建最晚、规模最小的殿。
出了接引殿,我们登上清凉台。清凉台被称为“空中庭院”,是白马寺的胜景。清康熙年间,弊衣蔬食的寺内住持如诱曾作诗赞美道:“香台宝阁碧玲珑,花雨长年绕梵宫,石磴高悬人罕到,时闻清磬落空蒙。”这个由青砖镶砌的高台,具有古代东方建筑的鲜明特色。毗卢阁重檐歇山,飞翼挑角,蔚为壮观;配殿、僧房等井井有序的附属建筑,布局整齐,自成院落。院中磊落不凡的古柏像一把巨伞,干霄蔽日,遮出一方清净幽雅的氛围。
离开喧嚣嘈杂的欲望之城,让自己的身心在纤尘不染的院落里淘滤、清修,真的是一件难得的事情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