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青
五四的烽火已经变成历史课本里的铅字,但那个动荡时代青年的热血激扬却依旧是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的精神乌托邦。五四赋予了青年不一样的社会责任,他们成为改变社会未来的砥柱。时间之河奔涌,中国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飞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大,这背后同样是一群青年人在奋斗,无声的奉献取代了高声的呼喊,但是热血依旧。
每次到项目上采访, 我看到那群被晒的黝黑的年轻的笑脸,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感受。同样身为“80后”“90后”,大家都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苦难,接受着同样的教育,有着同样的视野,习惯了城市的繁华和光鲜,但他们却可以接受在荒无人烟处,每日与钢筋混凝土为伴。跟他们聊天的时候,我夸奖他们了不起。他们笑笑说,选择做建筑这行,早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工作这么久早就习惯了,也没觉得多么苦。
2011年工作的张海儒已经开始带徒弟了,连着值了三天夜班,高强度的工作让患有咽炎的他总是间歇性的恶心干呕。“我这都不算是什么,有很多老员工带病都坚持工作。”
有的工地单体多,年轻的安全员们每天要爬几百层楼;冬天打桩的时候,这些二十出头的工长们白天黑夜连轴转,冷的受不了就围着工地转。高强度的工作并没有打消他们对生活的热情,连夜抢完工,疲惫的他们依然记得一起堆个雪人,打个雪仗。
时代变了,但今日在工地上为“拓展幸福空间”日夜奔忙的青年,和九十五年前为捍卫国家主权奔走呼号的青年,是一样的热血激扬,一样值得人们尊敬。站在项目部的门外就可以看到夕阳西下的美景,周围有不停摇动的芦苇,远处是正在拔地而起的楼群,过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变得繁华热闹,人来人往。而他们,这群可爱的年轻人将会转战下一个战场,在新的未知之地,用自己的青春建筑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