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 | 办公平台 | 中建e-HR | 网络学院 | 中建网群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业务领域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职业发展 服务专区 资源配置
企业文化
公司形象
公司理念
文化活动
员工风采
公司快讯
首页>> 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员工风采
北方冬天的变奏曲
发布日期:2015-01-13 字号:[ ]

■文/盖德双(廊坊)

  时间不停留,转眼到了冬天。记忆中的冬季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更迭着。

  唐山,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刚从南方来,住在项目工地上的简易房子里。爸妈白天辛苦上班,晚上一家人挤在一个小屋里,屋里弥漫着烧煤味。从早到晚,我都穿着厚厚的棉衣舍不得脱下,妈妈总会大声呵斥我不听话。早上醒来,父亲已提着打满豆浆的暖壶和一捆油条回来了,匆匆吃完就开始了一天的生活。那时的城市,没有几条像样的街道,店铺楼房也少。雪下得很大,清早经常推不开房门,铲雪和扫雪是冬天必做的劳动。那时候,冬天吃的最多是大骨炖白菜和萝卜,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桌前,爸爸看英语书,妈妈打着毛衣,我和哥哥姐姐都写着自己的功课,不管寒夜多长,从没感觉寒冷。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住校成了生活常态,晚自习陪我度过了几年的寒夜。社会上,随着改革开放,有了市场和商人的名词,物资也不再匮乏,“三大件”走入千家万户。市场丰富了,机制灵活了,很多人不再指着学习谋职业,从商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常说“导弹专家比不上卖茶叶蛋”。1998年,从东北到华南,有了“下岗”工人,这批人多是从小吃苦走过来的,他们开始了自谋职业的生涯。这时的冬天好像已经不再寒冷了。

  到了新世纪,家里的人开始天各一方,我也参加了工作,靠着电话、BP机和家人联系。搬了几次家,房子越住越大,从硬板床到席梦思,从毛衣到羊毛衫。此时,人们谈论最多的是“暖冬”,因为冬天不再经常下雪。天干物燥,雪落地就化成了水,很快蒸发,大家开始企盼下雪。商业气息渐渐掩盖了自然天气,冬天的夜晚也有“夜市”了,饭馆、商场到处是灯红酒绿。只要有钱,饭桌上就能吃到想吃的一切,那时的冬天过得好快。

  当下的冬天,汽车越来越多,空气越来越热,天空越来越灰。当寒风乍起时,人们才感觉到冬天已悄悄来临,可雪还是迟迟不肯光顾。办公室和家里都有暖气,穿得越来越少,吃得越来越贵,冬天真得太热了,街头巷尾,人们谈论最多的是环保问题。街道变得越来越宽,住宅楼建得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有生趣。广场上,伴着《凤凰传奇》跳起的广场舞,让整个冬天都不再寒冷。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笔尖上的舞者
下一篇: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纪检监督举报拖欠企业账款线索信访联系人
© Copyright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86-10-51579655传真:86-10-51816700 邮箱:zjejbgs@cscec.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6号院E座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京ICP备12020238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