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帅(上海)
项目上的同事探亲回来后,给大家带来了几大包“周黑鸭”,一时间甜中带辣、辣中带香的鸭脖子成为大家饭间的美味。
新来的小张边吃边说:“对,就是这个味道,跟以前在大学时吃到的味道一模一样。”周黑鸭从创立至今不过十余年时间,小小的鸭脖从武汉街头的一个摊位走到了全国各地,甚至于世界闻名。到底是什么赋予了这看似普通的鸭子以无穷的“魔力”,让大家如此念念不忘呢?
“周黑鸭”刚开始是一个只有40人的家庭作坊,正是“质量”和“品牌”帮助它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不过,期间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曾有一段时间,创始人周鹏为了节省成本,将生鸭换成了更便宜的仔鸭。虽然一万多只仔鸭合计下来省了十几万块,却使得之前风风火火的生意近乎毁于一旦。惨痛的代价让周鹏清醒过来,只有保证产品的质量,才能留住顾客的信赖。
凭借着“麻辣香甜,回味无穷”的口感与鸭肉的安全可靠,“周黑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在此基础上,树立“品牌”不可或缺。正如“周黑鸭”董事长朱玉龙所说:“在现代社会,老百姓对饮食的要求有了更多品质追求。任何一个产品,没有品牌代表着没有定价权,也意味着竞争的高度同质化。”如今,“周黑鸭”已经深入了千家万户,备受年轻人的青睐,成为休闲美食中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如同人们会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该怎样抵达彼岸”等问题一样,企业也无法逃避这些终极问题的拷问。2010年开始,“周黑鸭”在“卖口味”之外又开始积极探索“卖文化”之路。经过市场调研和充分论证后发现,周黑鸭的顾客群体集中于15至25岁的年轻女性。根据这一摸索,“周黑鸭”将品牌内涵定位于“会娱乐,更快乐”,力求将一个食品品牌变成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周黑鸭”重新设计了企业CI系统,塑造了时尚娱乐的品牌形象。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周黑鸭”很快接到了好莱坞某家制片公司伸来的橄榄枝,将周黑鸭广告植入暑期档推出的大片之中。对比星巴克模式,发展路径亦是从卖产品到做文化,逐步慢慢形成自己的品牌精神。
这样一番思考下来,可以感受到,别看鸭子虽小,但“周黑鸭”能够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和品牌效应却是凝聚了不少智慧和学问。与“吃”打交道的“周黑鸭”如此,与“住”打交道的建筑行业又岂能离得开质量、品牌、文化这三大法宝呢?跻身于世界百强的中国建筑也正是凭借着三大法宝才赢得了千家万户的信赖,构建起一个又一个的“幸福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