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成
(上海)
1973年,我随单位从四川搬到洛阳时感受到了北方冬天的寒冷。每天上学要走40多分钟的路,冻得鼻涕“过黄河跨长江”。棉袄、棉裤、棉帽、棉鞋、棉手套捂得结结实实,父母说:“十层单赶不上一层棉。”
参加工作后,棉衣棉裤已经被自己织的毛衣毛裤所取代。单位里经常可以看到女同志拿出五颜六色的毛线边聊天边织毛衣,还时不时互相攀比技艺。后来我的体型虽然每年都有变化,但有老婆高超的针线手艺,每年穿在身上的毛衣毛裤都很合体。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冬天好像没有儿时那么冷了,有些年的冬天甚至连场像样的大雪也没下过。单位和家里都通了暖气,于是轻盈、保暖又时尚的羊毛衫和保暖内衣迅速取代了毛衣、毛裤。
慢慢地,昔日那些时尚的鸡胸领、大翻领、小立领、小圆领的毛衣毛裤都成了压箱底的“宝贝”,只有天气好时才拿出来晒晒太阳以免遭虫,真是丢了可惜、留着没人穿。
一天,看着箱底那么多的压箱底的“宝贝”,突发奇想:何不把它全都拆了织个毛毯?这个想法得到了妻子的积极响应。于是用最粗的针三下五除二,不到一个星期家里所有的毛衣、毛裤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双人毛毯,看着刚织完犹如补丁套补丁的大毛毯,我兴奋地喊道:“哈哈,吉普赛毛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