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鲍禹(西南)
很多时候,建筑或以其外形的瑰丽,或以其规模体量的宏大,或以其历史的韵味,或以其寓意的深远来摇荡我们的心灵。与建筑心神交汇的刹那,你会于巨石古砖的罅隙处听到钟磬萦绕,于穿梁斗拱的架构间听到丝竹缠绵,于前廊后厦的深深庭院中听到琴瑟和鸣。尽管隔了几重距离,怎样更完美地将心有戚戚的感受通过影像作品传递给欣赏者,这仍旧是困绕摄影师的职业命题。
多数时候,纯几何构图仍是建筑摄影作品的主流,人物少有拍进镜头,偶尔将人物置于画面之中,也只是作为空间感参照的尺度,别的意义甚是寥寥。建筑才是建筑摄影的主题,人物形象充斥画面会稀释人们对建筑本身应有的关注,一直是摄影师们秉持的价值公约。
或许,当建筑物成长为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客观物象时,上述原则的公允性才更令人信服。因为,谁又能否认建筑生长的过程是建筑本身的一部分呢?剔除金字塔诞生前所凝聚的全部历史,那么,金字塔也只是一堆没有温度的石头而已。如果这也是一种合理的理解,那么客观记录建筑物如何在人的手中慢慢成长的摄影作品,或许比纯粹的静态建筑摄影具有更丰富的意义。
2012年夏,中建二局承建的昆明西山万达广场工程破土动工,我受单位派遣由重庆到昆明参与项目的管理工作,此行让我有机会亲历整个工程的建设。作为中建人,我恪尽职守,和参与会战的全体将士一道精心呵护着工程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工程安全、高效、持续地向前推进。作为摄影家,我对我在现场耳闻目睹到的一切心怀感激。崛起于滇池之畔的万达昆明双塔和勤劳质朴的普通劳动者之间那些如歌的岁月,我都以手中的镜头忠实记录。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的5000余幅摄影作品讲述了双塔在劳动者手中一点一点向上生长的过程。从深基坑土石方的开挖到双塔基础筏板的浇筑;从外框钢结构中大型钢柱的校正焊接到云端绑扎钢筋墙;从多发地震带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运用,到外幕墙“山茶花”主题的施工……每一个关键节点,每一个劳动场景,我都忠实地记录。我越发深刻地体悟到大厦巍峨壮美中也体现着人的精神意志,尤其是普通劳动者无畏、坚韧、乐观的精神风采让我心存敬畏。
在数十万方工地的各个角落,随处都流散着光与影的美妙结合——工人师傅们不停劳作的粗糙双手,汗流奔涌的疲惫面孔,污渍斑斑的红色工装,钢筋的丛林,巨型的钢构件,不断崛起的辉煌大厦……劳动者的血肉之躯,如轻盈的蝴蝶闪展腾挪在钢铁浇铸的城堡里,优雅而庄严。天风浩荡,好一曲劳动的壮歌,在奔涌,在激荡。我的心中充溢着感动,快门摁下的每一个瞬间都在向劳动者致敬。
哲人讲的好,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当建筑静静地接受着阅读者的朝拜时,书写者早已随风而逝。所以,如果你能在陶立克式圆柱上听到阿基琉斯的怒吼,在哥特式教堂的尖顶处听到多瑙河的涛声,在洛可可式客厅里听到贵妇们慵懒的叹息,那么,当你抬头仰望昆明双塔的擎天身姿以及苍穹上闪烁的星光时,也请你想想脚手架上那些创造美、建造奇迹的普通工人,他们脚下的大地,山茶花正热烈绽放,那是怎样惊心动魄的遍地光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