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郝帅 周晓丽(上海)
一声“到”,一生到。无论是当兵时的张波,还是脱下军装,投身建筑事业的张波,都是那个在组织需要时,毫不犹豫、干错利落答“到”的人。从专业民兵到“5G智能网联”项目的带头人,“战场”虽然变了,但军人本色却始终未变。
当兵时,张波就以“不服输”的倔劲儿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从预备役高炮师连长到湖北省军区后勤部参谋,张波先后荣立“三等功”一次,获得湖北省军区“后勤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退伍之后,张波来到二局,迎接他的是国家工信部第六座智能网联测试基地的核心项目——武汉开发区“汽车+”产城融合PPP项目的开拓工作。这是企业升级的一次“飞跃”,也是他个人“转型路”的起点。
从一个“兵娃子”到一个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的“带头人”,张波不是没有承受过质疑,在这一聚拢了一批顶尖院校研究生、海外留学生的团队,他能胜任吗?
有多少质疑就有多少动力,“企业信任我,把使命交给我,我就必须冲上去。哪有战士在上战场时弃枪而逃的道理!”回首那一年多的攻坚路,他感慨万分。要在5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造出符合国计民生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内行人也觉得是登天难事。
军人出身的他将曾国藩的那句“结硬寨、打呆仗”贴在案头激励自己,用3个月时间迅速消化大量的专业知识,一张蓝图也在他心中渐渐明朗。
起步工作虽渐渐上手,但过程中的煎熬和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坎儿堪称虐心。
从上海分公司到局再到股份公司,投资评审达上百次,情理与法理交锋互融;政府批复立案之路困难重重,关于三大规划和17个子项的建设内容,涵盖基础设施、工民建、城市功能配套、产业发展硬件配套等众多方面,稍微疏漏,可能满盘皆输;合作伙伴的突然变更,让整个团队一时间都笼罩着难以言说的巨大压力。
而在这场必须打赢的“战斗”中,张波清醒感受到,这其间饱含的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信念,更有企业的期待。成,便是具有“开辟”意义的全新领域;败,则所有心血付诸东流。稳定好团队“军心”,张波带领大家一次次从近乎绝望的谷底反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策划及审批、经济测算、合同谈判,他们“抽丝剥茧”、层层突破、大胆创新,像作战一样谋略学、统筹学、博弈论三“箭”并发。
终于,在2018年12月29日,历经500多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他们的科学构想彻底征服了专家和决策者:中建二局产城融合项目第一标成功拿下!消息传来,张波和团队成员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目前,作为中建二局武汉开发区“汽车+”产城融合PPP项目带头人,张波正带领同事们投身这一国家级产业基地的核心——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项目的建设工作中。国内首家5G全场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试验及示范运营,将在他们的努力下变成现实。
“我是中国民兵,我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积极参加国家建设,忠实履行国防义务,遵纪守法,服从命令,忠于职守……”4月26日,在武汉警备区组织的民兵应急营点验大会上,张波铿锵宣誓。
退伍不褪色,离队不忘本。在张波多次努力下,中建二局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省武汉警备区联合组建了中建二局民兵应急营抢修分队和武汉江汉区人武部,退伍后的他,依然可以为参与国防建设献出自己的点滴之力。
截至目前,张波已经和民兵连的战友们多次参与到武汉应急抢险、后勤支持、长江防汛等重要任务中,眼下又正在工作之外,紧张备战防汛抗洪和第七届军运会安保等任务。“每次穿上这身橄榄绿军装,都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涌上心头,浑身就充满动力”,张波这样说道。
同事眼中,他是铮铮硬汉,但在许多孩子心中,他却是暖心“波叔”。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参加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公益项目——“春蕾计划”,通过“春蕾计划”的公益平台,张波已经资助3名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他的爱心与众多星光融合在一起,照亮失学儿童的天空。
在张波的字典里,“不行”、“不可能”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从军装绿到中建蓝,那双握住过刀枪、又投身城市建设的手,摊开是美丽之城,攥紧便是钢铁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