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柯宇 任思聪
向日葵鞋垫、玫瑰花鞋垫、树叶鞋垫……最近,中央电视台发生了一件新鲜事:一个绣有各种花色的手工鞋垫大卖场被搬上舞台,还吸引到央视主持人帮忙吆喝。这些好手艺来自甘肃省康乐县何家沟村的妇女,靠着驻村干部罗恒,这些鞋垫华丽转身为畅销特产,罗恒也收获了“鞋垫书记”的美名。
罗恒是谁?他是西南分公司驻中国建筑对口扶贫点——甘肃康乐何家沟村的驻村干部。从重庆最繁华的商业写字楼,到一开车就漫天黄沙的甘肃,两年扶贫罗恒一直在思考:如何“可持续”扶贫?通过建立“教育扶智+产业扶贫+心理扶志+行业救助”四维扶贫体系,他终于摸索出循环式扶贫路子。
最爱“跑腿”的驻村干部
说起驻村干部罗恒,何家沟村的马瓦来时大叔特别激动。村里耕地少、村民收入低,一个村就有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马大叔家还是两度戴上“贫困帽”。
2017年9月初,刚落脚何家沟村罗恒就开始走访入户。这天,他正好走到马大叔家,屋里的情景让他很意外:黑洞洞的里屋隐约躺着个人,一位大姐正坐在床前默默流眼泪,床边就养着两头山羊。
罗恒心一惊——原来这就是村长口里那户因病返贫的贫困户!2016年初,马大叔一家靠着水果摊生意摘掉了“贫困帽”,没成想日子刚好起来就面临重大疾病——马大叔半身瘫痪,不仅生意垮了,还欠下大笔债务。
“大姐,我帮你们申请资助!”罗恒丢下这句话就跑了出来。经过多方奔走,终于他为马大叔申请到农村特困救助供养资格,还有全国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帮扶名额。难事儿一件一件解决,马大叔一家又重拾生活信心:“罗书记,谢谢您帮我‘站’起来!”
也正是马大叔的困难,在罗恒心里埋下一粒种子——就是要力所能及解决老百姓最迫切的问题。这两年他带着村民们的困难跑遍乡里县里,成为名副其实的“跑腿书记”。
最能致富的“鞋垫”书记
7月初,何家沟村“第一书记商场”电商扶贫超市,10多个平米的房间里,整齐摆放着4排货架,上面陈列着村里妇女们纳的特色鞋垫,摆着香喷喷的特色小吃。罗恒头戴草帽、背着刚收到的鞋垫,仔细查看着网上扶贫超市的订单——“最近鞋垫、草帽都卖得好!”他立即把这个喜讯告诉了马春兰大姐。一年多,这个小超市为村里和周边贫困区带去17.2万元的农特产品销售额。
“村里常住人口只有老人和妇女,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了。”罗恒琢磨着,有没有办法为留守村民带来收入?拿着马大姐绣的鞋垫,他决定就在鞋垫上做文章。
但是,这小小鞋垫如何变成商品?罗恒拍拍大腿有了主意。借助二局平台,很快首批300双鞋垫一抢而空,正在抓紧纳鞋垫的大伙儿高兴坏了。罗恒算了笔账,现在手工鞋垫订单已有2000双,每户贫困户可平均增收1500元!
扶贫不能仅救急,还要“可持续”扶贫。借助以购代捐的扶贫模式,罗恒打造“循环链扶贫模式”,不断拓宽电商扶贫覆盖范围,帮助大伙儿增加收入。
最知心的技校班主任
扶贫要扶智,贫困往往存在代际传递的问题,教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康乐县,中建集团开设了“中建高技能人才培训班”。没有经验的罗恒,当起了技能班的班主任,这让他犯了愁。
“村支书,我缺少教书经验,可不能耽误了这群孩子呀!”带着满腹担忧罗恒来到村支书家里,经过一个晚上倾谈,终于理清楚了思路。“结合我的优势特点,为孩子们解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定好“战略思路”,罗恒开启了班主任生涯。
遇到的第一个“麻烦”就是思想问题。“学员全是康乐县建档立卡户,年龄95后居多,年轻但感到生活空虚是普遍问题。”罗恒当起了知心大哥哥。
“学员里有一个男孩,实习时家人突然让他中断学习和亲戚外出打工找‘现钱’,当时他很犹豫。”这段时间,罗恒敏锐地察觉到男生的异样,这可是一个值得培养的技术苗子!经过一周劝说,男孩终于留了下来。今年6月,他从技能班毕业,成为一名专业焊工师傅,靠自己手艺吃饭,罗恒也一直关注着他的发展。
“扶贫小事真帮扶,一针一线总关情。”6月22日,站在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上,14个字道出罗恒的心里话。从最开始的同情心到现在的责任心,罗恒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但也更有力量:“作为扶贫一线工作者,和公司、二局、乃至整个中国建筑集团在一起,我们很有力量,要把扶贫事业作为奋斗终生的事业来追求,发挥央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好脱贫攻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