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司武汉万达电影乐园施工侧记
■文/张国军 冷利云
在武汉沙湖边汉街西端,一排相互交错依偎、倾斜有度的“编钟”巍然屹立在湖畔,一群戴着安全帽的工人正在为“编钟”镀上金色,这就是由三公司承接的全球首个室内电影科技文化公园——武汉万达电影乐园。
武汉万达电影乐园汇集了4D剧场、5D剧场、飞行剧场等六个电影科技娱乐项目,是一座以电影体验为主,集娱乐、商业、餐饮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在武汉中央文化区创造了“汉街奇迹”后,三公司人又奋力书写着武汉的“编钟传奇”。
BIM技术撑起多变空间
随着当代建筑外型设计越来越复杂,异形幕墙设计给施工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武汉电影乐园正是如此。由于电影乐园外形为“编钟”造型,加强其幕墙设计和质量控制就成了项目施工的关键。
该工程幕墙面积约3.3万平米,幕墙随着建筑造型的变化而变化,其施工难度远远超过了传统建筑,而且25个编钟均为双曲面形体,其朝向及倾斜角度呈不对称形式,有的部位倾斜度达到14度,倾斜距离最大处有10多米。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项目团队引入了BIM技术。“编钟形体复杂多变,如果在实际施工中进行尝试和试验,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相对而言,BIM技术帮了我们不少大忙。”项目总工程师马继超介绍道。马继超和同事们以BIM技术为支撑,在计算机中搭建建筑模型,对每个“编钟”进行定位和定向,随时随地将施工计划与实际进展进行对比,而且直观快速。同时他们通过BIM技术,将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和现场视频监测结合起来,确保了施工定位的准确性,“编钟”造型的精确度得到了保障,也大大减少了质量安全问题。
巨无霸吊车完美回转
武汉电影乐园结构造型宏大,中庭钢结构屋面最大单件吊重达43吨,且距离建筑边缘最小距离达40米,普通起重设备无法进行吊装。经过研究,项目拟选用500吨的汽车吊进行作业,可更大的难题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根据租赁公司提供的数据,这台500吨的汽车吊是十足的“巨无霸”,车长24米,装配配重后高达6米,回转中心至配重长9米,且与另一台小型汽车吊配合才能实现吊运工作。而现场中庭内部皆为斜圆柱,上宽下窄呈“喇叭”状,场地非常狭窄,要想顺利完成吊装作业,两台汽车吊必须停靠在指定的位置,而且在构件吊运过程中,不能与建筑物碰撞。苛刻的要求摆在了全体成员的眼前。
这些并没有难倒项目方案工程师李强,通过对各方面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后,他们决定采用分区吊运的方法,这一方法可缩小汽车吊在吊运过程所需的回转范围。但如何找到两台汽车吊的停靠位置成了新的难题。经过多天反复研究,李强制作出一个与真实车体高度仿真的车辆模型,然后在结构模型模拟“汽车吊”的运行情况,排查安全隐患。在对中庭所有位置部位进行分析后,李强终于选中两个最优位置。
“虽然过程很煎熬,但是看到结果还是很高兴!”看着顺利进场的汽车吊,半个多月没睡上好觉的李强欣喜地笑了!
聚焦“鲁班”创精品
由于项目部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创建“鲁班奖”的目标,这对已经在现场待了19个年头、干过11个项目的项目经理张明旭而言,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这是我干过的第三个万达项目,但这个项目对我来说仍然很有挑战性。”张明旭说,“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即便经验再丰富,也有无从下手的时候。”由于图纸存在问题,项目部曾停工达一个月之久,可甲方仍要求项目部按原定计划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的节点任务。为此,张明旭在现场连续坚守了40多天,吃在现场,睡在现场,与工人们同进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项目部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提前完成了任务,而张明旭坚守现场40多天的事情在项目部也传了开来。
项目部始终坚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的理念,严把质量关。在一次万达甲方组织的实测实量大检查过程中,他们在电影乐园工程中随机抽查了50多个点进行核查,合格率达到100%。“我们抽查了很多项目,虽然合格率都是在要求范围内,但只有你们达到了100%。工程交给你们干是最明智的选择,真不愧是中国建筑的标杆单位!”万达甲方感慨道。
由于项目部的出色履约,2013年底,万达集团将后续20亿元合同额的中央文化区k6、k7工程也交给了张明旭带领的项目团队。张明旭项目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三公司的经营理念——干好现场,占领市场。
干一个工程,树一座丰碑,育一批人才,交一方朋友。预计年底,这排身披金色缕衣的“编钟”们将会在江城精彩亮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