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打细算买东西不是小问题
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开展首个管理专项提升培训。培训的主题为“采购管理”。国资委副主任邵宁称,采购管理不仅关乎企业利润的高低,而且关系到企业内风气和治理。他坦言,“应该看到现阶段中央企业的采购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国资委管理提升办公室经过调研,发现了五大亟待解决的问题。
邵宁说,以前,采购管理一直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难点和重点,被称为企业管理领域的“黑箱”。上世纪90年代,一些国有企业采购工作普遍存在着“三不三看”现象。也就是,不管是否为企业所需,不做市场调查和咨询,不问价格高低和质量好坏;只看谁给的好处多,只看谁给的回扣多,只看谁的关系硬。结果导致“人情物资”、“关系物资”、“高价物资”和“假冒伪劣物资”泛滥。在当时,采购管理不善成为很多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的重要原因。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99年,国家经贸委在全国总结推广了山东亚星经验——采购比价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的推广,使国有企业的采购管理在当时水平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帮助许多国有企业走出了成本降不低、利润上不去的困境。
不过,国资委也意识到,从亚星经验的推出到今天整整13年,不管是国企的体制背景,还是采购管理的含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国资委管理提升办公室日前就此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中央企业在采购管理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诸多矛盾,有待进一步的改革完善。
首先,邵宁说,117家央企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不同。例如,有些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采购量少、品种分散等原因,至今尚未能建立适合自身的采购管理体系,仍旧采取传统的采购模式。相比一些先进央企的采购管理,这些企业的管理水平就显得落差较大。
其次,有的企业对采购管理提升所能达到的效果认识不足,对有没有必要花大力气做这件事情还存在疑虑;有的企业没有将采购管理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及核心竞争力提升结合起来,仅仅将采购管理当做企业一项普通的职能管理;也有的企业尽管认识到了采购管理的重要性,但同时也看到采购管理变革会带来利益格局的重大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想集中而不敢集中,想变革而不知从何下手。
第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给企业的管理提升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手段。电子化采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国资委管理提升办公室看到,部分中央企业采购信息系统的建设相对滞后。有些企业即使已经建立了自己的采购信息化系统,但系统的使用率低,流程繁琐也影响着企业采购管理的效率。
第四,中央企业海外业务日益增多,跨国采购变得平常,但是海外市场风险高、外部环境复杂,且目前中央企业的业务大多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国家和政治风险较大的区域,同时,各国的政治、法律环境也不相同。中央企业跨国采购的经验就显得不够,很多时候容易吃亏上当。
另外,邵宁还指出,由于多年来一些企业的领导对于采购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采购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足,许多采购岗位的人员都是半路出家,人员素质不高,梯队建设不足,这些都成为制约央企采购工作效率提升的重要问题。
针对此种状况,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勇于革除积弊,对陈旧的、过时的采购制度进行改造,要敢于变革,要敢于打破现有利益格局,扫清体制障碍;要加强对下属企业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检查制定的各项制度、流程是否落到实处,对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要努力将信息系统建设与采购管理紧密结合,建设便捷高效的信息化采购平台;要加强供应商管理,打造国际化的供应商网络,进一步提升国际化采购能力;要加强培训,努力培养一支既懂专业又懂采购的复合型采购人才队伍。
“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强采购管理也是国有企业进行内部反腐倡廉的重要工作,要与纪检监察工作紧密结合。如果推进采购管理改革过程中遇到阻力,可以借助纪检监察部门的力量,这是当年推广亚星经验过程中的一个成功做法,只有这样,采购管理才有可能真正做到阳光、透明,这也是对企业的全体职工负责。”邵宁说。(本文章摘自7月23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