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公司昆明西山万达项目特色党小组活动纪实 ■文/刘文军 在云南第一高——昆明西山万达项目钢结构施工中,有一支特别的项目党小组,仅有的三名党员都是各自领域一顶一的超级干将,他们充分发挥党员的标杆示范作用,引领着近二十人的项目团队,努力拼搏在超高层钢结构施工的第一线。 严控误差的吊装专家 由于西山万达钢结构工程工期紧,质量要求高,技术难度大,三百多米的高楼垂直距离误差不能超出正负三公分,身为中建总公司劳动模范、项目总工、党小组长的殷凤祥白天跑现场,晚上与大家探讨技术问题,编制施工方案,不断进行深化设计。 在34至35层加强层的施工中,需要将8个50吨左右重铸钢件分别吊至146和156米高空的核心筒四角处,安装精度要求非常高,其难度在国内同类项目中屈指可数。为了保证每一个吊装的构件精准性,殷凤祥带领大家在分点分控、节点应变、掌握焊接电流上做文章,利用BIM技术随时核对,确保构件的正确定位,将单层柱垂直度偏差严格控制在5毫米范围内。凭借先进技术的运用,殷凤祥带领的团队顺利完成了加重层的安装节点。 目前,西山万达钢结构项目已成功完成整体钢构30层和核心筒36层施工,并以出色的施工质量获得业主领导的表扬。 钢筋铁骨的“战神” “履行工期是施工人员的天职”,这是共产党员、项目生产经理赵有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职工们的眼里赵有涛犹如一个手持锋利宝剑的战神,无往不胜。 在南塔楼地下室负三层基础施工时,由于大型塔吊还未就位,并且工期已晚于相临的北塔楼5天。为了确保完成“6·18”第一层柱子吊装的节点目标,赵有涛和同伴们巧妙地运用“电动葫芦”、“超厚钢板”等土办法,又大胆改进了脚手架、米字支撑等手段,吊起了第一层钢柱,出色地保证了工期。繁忙的工作让这个原本体重188斤的汉子,在一个多月时间里瘦了30多斤。 随着核心筒和外框架钢结构的不断升高,赵有涛对工程进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业主在工程进入标准层后要求争取5天一层的节点目标,赵有涛对自己却有更高的要求——节点目标只能提前,不能延后。为此,他苦苦地思索新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千方百计在“7×24小时”里寻找空间,他把作业区分成多块,采用循环作业法运作:打破传统工作环节单一进行的施工方法,采用穿插进行、循环作业的方式,分区吊装、分区焊接、分区校正,各工种循环施工、互不影响。 循环作业法减少了人工工序等待、起重设备停留等不利因素,他们在干到19至21层时创造了“10天三层楼”的速度。这一成果吸引了项目周边的施工单位前来取经,业主对此大加赞赏道:“这才是一流的钢结构单位。” “婆婆妈妈”的安全大叔 “政治指导员”、“安全大叔”、“韩聊天”……这一连串的称呼,是钢结构作业队对共产党员韩世开的亲切称谓。有着28年党龄的韩世开是一名专职安全员,他常常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活跃在“周一安全讲堂”和“安全夜校”里,他“婆婆妈妈式”的讲话让大家都喜欢听,在他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大家已经把安全条例记得牢牢。 有一次,在讲《如何防止高空坠落》一课时,韩世开一连解析了8个事故案例,并结合自身20多年的施工经历侃侃而谈,感人肺腑。课后,一名焊工班长这样评价道:“老韩讲安全教育,我们愿意听。” 韩世开还是大家的主心骨,无论工作生活上大家有事都喜欢找他。有一次,韩世开发现起重工龚国福萎靡不振,状态不是很好。在聊天中,韩世开得知龚国福前不久妻子大病一场,孩子辍学照顾母亲,龚国福还利用休息时间捡废品卖钱补贴家用。韩世开含着眼泪连说“关心不够,关心不够”,不久他将两千多元钱送到龚国福手里。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如今这名起重工的骨干又精神饱满地回到了工地上。 殷凤祥、赵有涛、韩世开,三个党员,三面旗帜,也是一座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自2013年5月承接工程以来,这支超高层项目的党小组成员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