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司福鼎太姥大道地下人防商业城工程施工纪实
■文/吴溪鹏 陈远柏
在福建福鼎市,有一块奇特的建筑区域,与平常见过的工地不同的是,它位于地平线以下,工人们都在地下开展施工工作。这就是由四公司承建的福鼎太姥大道地下人防商业城工程,建成后将成为福鼎市最大的地下商业城。
为城市环境保驾护航
太姥大道地下人防商业城工程位于福鼎市太姥大道主干道正下方,总长度约735米。工程分为地下两层,地下一层为物资库,地下二层供紧急避难,平时用作商业街和停车场。
由于太姥大道为福鼎老城区主干道,而项目正处在主干道下方,如果长时间封路,会对城市交通带来巨大的影响。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和对周边商户的影响,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移动式施工围挡方式,施工时采取半封闭的方式进行围挡,不施工的时候把围挡墙收回,方便人们出行。
此外,为了避免污染环境,该工程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比如施工污水经过沉淀池充分沉淀,达标后才排入城市下水道。同时,为了防止噪音和扬尘污染,项目部白天控制施工噪音,土方外运和混凝土浇灌作业都安排在夜间,车辆驶出工地时做好保洁和冲洗工作,尽量避免影响市民生活,项目部一系列举措受到了周边居民的赞赏。
从上往下“盖房子”
先挖基坑,再一层层往上盖楼,这是大多数人眼中的盖楼的方式,也被人称作是“掘开式”施工。可由于该项目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这种“掘开式”的施工方式,不但影响交通,而且道路挖太深的话,会使道路两侧的压力全部向中间释放,侧压力会导致周边建筑物沉降甚至倒塌。经过研究,项目部打破了传统的施工工序,大胆采用了自上而下的“逆作法”工序,成为福鼎地区地下人防施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何为逆作法?项目总工丛坤打了个比方:“先给这座房子围好围墙,然后盖房顶,再建房子内部。”这种施工方式运用到实际施工中,就是先做地连墙,做好防沉降防渗水工作,再搭设顶板,之后进行路基施工,路面做好后,道路就可以恢复通行,接下来的主体工程建设基本不会对路面交通造成影响。“这种方式既能缩短影响地面交通的时间,而且施工作业位于封闭的地表下,可以减少噪音扬尘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丛坤介绍道。
项目有个“金钟罩”
由于工程的周边建筑物密集,商铺众多,工程在开挖中很容易对临近建筑物造成变形沉降的影响,而且福鼎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洋性气候特征明显,地质勘探结果显示,工程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潜水类型,渗漏水系数较高。如何控制临近建筑物的变形沉降和防渗漏水便成为这项工程的又一道难题。
“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地下连接保护墙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给这个工程盖上一个‘金钟罩’,这样既不会影响周边建筑物和上层的道路交通,也不会因为渗水等问题影响工程安全。”丛坤介绍道。为了破解变形沉降难题,防止土方塌陷,项目部在地下连续墙施工时边施工边灌注泥浆,这样就形成了泥浆护壁,再利用各种挖槽机械,借助于泥浆护壁的作用在地面挖出窄且深的沟槽,在沟槽内部浇筑混凝土,使其形成一道具有防渗水、挡土和承重功能的连续地下墙体。这样一来,项目施工震动小、噪声低,墙体刚度大,防渗性能好,既解决了沉降问题,保障了周围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同时也解决了“扰民”的问题。
此外,因地下连续墙本身就有防渗水和防沉降的功能,也为项目省去了对基坑周边进行支护的环节。连续墙不仅起到了防沉降防渗水的作用,经过后期处理后还可以用作地下商业街的外墙,这为项目节约了近100万元的成本。
背负着福鼎人民的期待,项目部全体员工将继续顽强拼搏,在美丽的太姥山下,用心打磨这颗“地下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