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司铁道学院项目施工管理纪实
■文/闻江 张信权
在环境优美的天津市津南海河教育园区内,有一排褚红色建筑呈一字型排开,这就是由三公司承建的铁道学院新校区。
说起铁道学院,可大有来头,它的前身是天津铁路工程学校和天津铁路分局职工培训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中国职工学校的代表”,是国家级首批重点中专校,其新校区项目也是天津市的重点工程。今年8月,项目部顺利通过竣工验收,用行动兑现了筑造质量精品的承诺。
迷你“兵工厂” 降本增效锻造精品
在铁道学院,有座面积不到2500平米的迷你 “兵工厂”——钢筋加工厂。别看这座“兵工厂”小,但它“五脏俱全”:套丝机、弯曲机、调直机、吊车等设备样样齐全,形成了完整的钢筋原材料加工生产链,在施工生产中发挥了大作用。
据项目部人员介绍,由于离项目最近的钢筋加工厂在100公里外的廊坊,连加工带运输至少需要5天时间,而且要多付出6万多元成本。为此,项目部自主建立了这座钢筋加工厂,如今现场需要什么类型的成品钢筋可以马上生产调配,钢筋加工厂不仅为项目降低了成本,也彻底解决了场外加工催料难、耗时长等难题。
有一次,由于施工人员配筋失误,造成3号宿舍楼187根基础梁钢筋短了10公分,无法绑扎连接。在加工厂的帮助下,项目部对钢筋进行加工,并在之后的首层梁施工中,这些原本废弃的钢筋派上了用场,没有造成材料浪费。
经统计, “兵工厂”为项目部施工期间应急、补救达30多次,挽回损失数十万元,而且钢筋成品抽查合格率始终保持在优质水平,为项目部半年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立下了汗马功劳。
超高淘汰率 打响质量攻坚“巷战”
由于铁道学院10栋建筑主要用于学生住宿、教师办公,房间多达1320间,隔断多、门窗框多、砌筑工作十分繁琐。为了兑现筑精品的承诺,项目部打响了一场攻坚战,也被项目人员笑称是一场逐窗、逐门、逐墙展开的“巷战”。
一流质量需要一流技术工人,项目部在对工人进行了全面培训后,联合甲方、监理对工人进行严格的测试,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
持证上岗只是开始,在之后的工作中,被录取的工人面临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每天只要不符合标准的墙体,都会毫不留情地被推倒重来,一次、两次……不少工人终于忍受不了了:“干了这么多工程没有见过这么苛刻的!”许多工人最终选择退出,最多的时候,整个班组有几十人集体放弃。于是,项目部继续招人、培训、考试,尽管人员变动频繁,但项目部的标准始终不变。在这场“巷战”中,共有800名工人参加考试,260人先后被录用,只有130名工人坚持到了最后,淘汰率高达83%。
8个月后,这场“巷战”终于结束,项目部一次性通过了“海河杯”验收,也锤炼出一支技术精湛的精英队伍。在甲方组织的海河教育园区三家特级资质单位同台竞技中,这支队伍砌筑的1.4万方墙体,在7次评比中5次获得第一,获得甲方10万元的嘉奖。
QC智囊团 填补勒脚施工空白
除了砌筑工作外,勒脚浇筑也是项目部面临的难题之一。勒脚是建筑物的外墙与室外地面接触墙体部位的加厚部分,铁道学院有5种不同规格的勒脚,总长度达2577米,最薄处仅有90毫米,每个勒脚还有20毫米半径的圆弧角,而普通模板都是直角,所以不能使用。为此,项目部成立了勒脚QC小组,在模板的选用、气泡等难题上展开了攻关。
在模板选择上,QC小组通过实验发现,木模板存在施工慢、易出气泡、表面观感差等问题。为此,项目部决定采用施工速度快、能达到清水砼观感效果的钢模板,但钢模板也存在气泡不易排出的问题。通过反复实验,项目部定制了可以排出气泡的钢制模板,该模板宽2米、厚4毫米,带有一定弧度,圆弧处还有一排排气孔,施工人员可利用振动棒在模板外长时间的震动,排出勒脚的气泡,确保勒脚的观感质量,项目部为此撰写的《清水砼勒脚施工工法》也填补了公司勒脚施工的空白。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三公司铁道学院项目部用实际行动有力地诠释了这句名言。如今,这座学院正严阵以待,静候投入使用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