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局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演艺事业部经理陈新奎
■文/王成 李园 郝帅
头戴鸭舌帽,颈披围巾,一个中等身材的年轻人踩着轮滑,旋风一般地从工地生活区操场向办公区滑去。这是局上海分公司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演艺事业部经理陈新奎在工作之余的标志性装扮和动作。这个1973年出生,脑子里满是奇思妙想,充满艺术家气息的工程师,有着把每一项工程当作艺术品来做的坚韧执着。
创新源于“不忘初心”
2013年年底,陈新奎接到职业生涯中一项全新的挑战——担任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宝藏湾项目演艺事业部经理。
演艺事业部是将建筑和艺术相结合的全新案例,在我国大多工程建设中尚属首次,初来乍到的陈新奎没有现成的实践经验可供借鉴,只有在不断的摸索中逐个解决难题。
第一次与业主开会,这个驰骋建筑行业近20年的老手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管理公司要求他上报一份包括了艺术指导、演出编程、舞美、灯光、特效、道具、布景等近百个专业在内的组织架构表。对陈新奎来说,这每一个专业背后,都对应着他从未接触过的全新领域,他不但要成为精通各个施工领域的工程师,还要跨界成为一个合格“导演”。
“陈经理,你们的施工方案什么时候可以完成?你们的团队什么时候开始培训?你们各专业特殊岗位的人员操作证什么时候可以提交?你们的深化设计什么时候可以上线?你们的翻译人员什么时候可以到位?”面对外方业主一连串的发问,陈新奎沉默了片刻,然后沉稳地回答,“10天,给我10天,我会交给你们一个满意答案!”
完成全新的课题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陈新奎开始通宵达旦从公司各项目、高校毕业生甚至于归国留学生群体中筛选人才。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他成功甄选出一批精兵强将,其中既有建筑专业的技术骨干,也有应对舞台设计的文艺青年。在第一次部门例会时,陈新奎激动地说,“这是迪斯尼项目第一次进入中国大陆,我们必须要向世界证明,外国人能做出来的工程,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会干得更好!”
咫尺匠心,打造 “中国品质”
项目施工管理上的“中西合璧”,在实现优势互补的同时,也因为理念上的差异,出现“信任危机”。
他所带领的演艺事业部承担着“宝藏湾”项目近8万件构件的安装任务,这些复杂的异形构件在安装工序繁复,既费时又费力。为了在加快进度的同时保证构件能准确无误地安装,陈新奎经过多次论证与思考,大胆提出了在现场采用放样定位的方案。
然而,陈新奎的方案却遭到外方专家的“拒绝”,原因是担心施工方在放样过程中出现误差。对于拿过多次QC课题一等奖、做出鲁班奖工程的陈新奎来说,这一句“NO”既是对他所提出的方案的否定,更是对他所带领的中国团队施工技艺的质疑。这个自己跟自己较劲儿的四川汉子没有轻易放弃,他决定再试一次!接下来一个月,陈新奎不断改进施工方案,亲临现场为各位专家演示仿真模拟操作。分毫不差的仿真模拟演示终于得到了外方专家的认同。
这漂亮的一笔,受到了同事们和外方业主的啧啧称赞,而面对褒奖,陈新奎却是淡淡一笑,“我们只是想要证明,在追求建设速度的同时并没有遗失工匠精神。因为我们代表的不仅是二局品质,更是中国品质!”
责任心撑起一份“使命”
陈新奎在来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前,任2014年鲁班奖获奖工程——南京上坊保障房项目的执行经理。他用数项专利、两项全国QC成果一等奖和二十多项创新技术向百姓兑现了建设“超越商品房品质的保障房”的承诺。
作为全国已建成的框架结构中结构高度最高、预制率最高的工程,南京上坊保障房项目6-05栋曾经是该项目“工业化”住宅的一块“试验田”,要实现“搭积木”一样拼装而成的14层楼高住宅建设。陈新奎经过近200次反复试验,设计了整体拼装的PVC直埋管件,砌筑墙体电箱U型预制块、空调穿墙孔洞预制块。这些都已被纳入南京市和江苏省保障房建设应用图册中。
创新远不于此。由他任组长的陈新奎QC小组荣获了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他参与编写的《住宅产业化全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综合施工技术》获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累计创造经济价值800余万元。
如今,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方兴未艾,陈新奎也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现在他正用矢志不渝的追求和刻苦钻研的劲头,去谱写园区建设最值得笔歌墨舞的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