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安飞 蔡觐蔚
粗密的浓眉,从不刻意修饰的平头,他的身上散发着一种儒雅沉稳气质,让人很难将他与建筑工地打拼9年的基层管理者联系起来。一路走来,他做过的项目拿过中国钢结构金奖、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他本人也荣获全国工程建设优秀项目经理,他就是东北分公司第十二项目部经理于立强。
一件缝了补丁的T恤衫
2013年,东北分公司南下山东市场,于立强被任命为章丘唐人中心项目经理,开始了在齐鲁大地上的“征战”。于立强懂得,要想在新市场干出业绩、站稳脚跟,就要打造一支富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团队。“立强团队”如何建设?他从细节入手,用行动和真情去感染身边人,激发团队团结互助的正能量。
“这些补丁记录着你们的功绩!”看着贴在T恤上的便签,项目质检员彭泽华一眼认出了 “老大”于立强的字迹。摘去便签,小彭又重新打量了一番:衣服洗干净了,破洞上也打好了补丁。小彭恍然大悟:“原来项目经理亲自为我送洗缝补衣服啊!”惊讶之余,小彭的心里满是感动。
原来,几天前,于立强和小彭在现场巡视时,发现小彭的T恤上有个洞,于立强让他及时送去缝补,小彭无奈地回答道:“裁缝店距离工地太远,现在工地这么忙,只能穿脏扔了。”细心的于立强不知如何要来了小鹏的这件T恤,并送到裁缝店打好了补丁。
有了项目经理亲自送洗缝补的先例,项目综合办每周就会统计大家需要缝补的衣物统一送去缝纫店,用不了几天,焕然一新的工作服就又出现在了一个个工作岗位上。
一张盖了骑缝章的联系单
对项目班子严厉苛刻的于立强,在教导普通员工时却循循善诱,以鼓励为主。他的这种管理方式,让很多新员工消除了初入职时的紧张不安,并在于立强的悉心指导下快速成长。
2015年5月,章丘唐人中心项目二标段施工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但当电梯准备进场安装时,工作人员却发现主楼电梯井道未设置圈梁,导致电梯无法安装。刚入职不久的技术员王玉晓紧急联系劳务队查问原因,劳务队却以收到电梯图纸太晚为由推脱责任。细心的小王通过查询收发文台账,找到了督促施工进度工作联系单,让劳务队无从辩驳。
“立功”后的小王本想得到表扬,没想到于立强却一脸严肃地说:“这工程联系单都没有盖章,怎么能证明单据是我们发出,并且未经改动呢?”他拿着桌上一份盖了骑缝章的多页联系单接着说,“小王,我们不能满足于被动解决问题,还要多思考工作方法。”
如今,已经是技术部经理的王玉晓,在回忆起当初于立强的教导时说:“我们的‘老大’平易近人,一点领导的架子也没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给我们帮助和指导。能在这个团队,我很幸运。”
一份舍小家顾大家的责任心
“我的孩子需要一个爸爸陪伴的童年。”2015年6月,于立强的爱人辞去了大连外企的高薪工作,送孩子到章丘上幼儿园,自己也当起了全职太太。这个决定要从一次火车票的改签说起。
原来,去年5月,正当于立强准备回大连为儿子大宝过生日时,他得知项目李俊明母亲病逝的消息。于立强当即将火车票改签太原,来到了晋中榆次区李俊明的家中。
李俊明的家境本不富裕,加上母亲身体不好,家底早就被掏空了。于立强掏出6000元交给了俊明的爷爷,说是项目的心意,放下钱就开始忙前忙后地张罗了起来。
晚上,于立强陪着李俊明为母亲守灵,看到这个曾经在施工现场生龙活虎的小伙子如今皮肤黝黑、神情黯淡,于立强的心里满是心疼。“俊明,你还有我们,第十二项目部都是你的家人,男子汉干事业不仅为了自己的抱负,更要成为家庭的顶梁柱。”整整一夜,两人再没有说过话。三天后,于立强带着李俊明踏上了回项目的列车。临行前,于立强握着李俊明爷爷的手说:“俊明品行端正,对工作认真负责,孩子您就放心地交给我,他的成长成才就是我于立强的责任。”老人满含泪水地点了点头。
得知事情的原委后,于立强的爱人认识到,她的丈夫不仅是他们孩子的家长,也是300余名员工的家长。于是,她放弃了大连优越的工作,选择支持丈夫的事业。
2016年元旦,立天唐人中心12.5万平大商业如期开业,打响了东北分公司市场南下的第一枪,而作为300余名职工“当家人”的于立强也将不负重托,在新征途上为“立强团队”增添新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