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土木公司新疆项目测量队师徒程敏、李华
■文/韩凯亚 苗玉龙
2015年12月,经过一百天的连续测量作业,李华在独立完成新疆大唐电厂的测量任务后重新回到了师父程敏身边。“李华刚工作一年就能独当一面,程敏,你果然是严师出高徒!”
仅仅三个月,大家对他们的质疑已变成了肯定。这180度的转变都源于李华入职以来有一位对他如老师般严格、慈母般疼爱的师父程敏。
师徒二人在土木公司新疆项目从事着基础设施测量工作,这是建筑施工中技术要求最精、工作环境最艰苦、转行诱惑最高的一项工作。师父程敏还是唯一一位从事测量工作的女测量员,她用自己20年如一日的坚守言传身教地影响着这个90后徒弟,在边疆写下了一段“量”师益友的佳话。
丈量梦想: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4年8月,李华带着自己的测量梦来到了土木公司,准备施展自己的专业才华。他没有想到自己被分配到这么偏远的新疆项目,更没想到项目给他这个测量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安排了一位原始学历只有高中文凭的女师父。
那时师徒二人天没亮就要出发,前往矿山上进行当天的测量。车到了山脚没有路。二人只得负重40多斤爬坡,两人每天要徒步10公里,测量300多个点。夜里回来之后还要整理数据,项目使用的算量软件李华根本不会使用。正值新疆盛夏,不到一个礼拜李华就已经从“鲜肉”烤成了“腊肉”。远离了都市的繁华,奔波于群山的困顿,再加上初入职场的迷茫,一时间,李华在自己的测量梦想面前打起了退堂鼓。
而这一切早就都被细心的程师父看在了眼里。每天上下山的时候,她都跟小李讲自己的故事。“我那会儿高中毕业就到工地了,自己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测量员,大家都认为男人都坚持不了的活我肯定不行。你看我现在坚持下来,干得不比他们差啊……”“我当时是没有条件继续读书,但是我也从来不放弃学习的机会,有机会就抓住学,大专文凭也考下来了,如今我正准备考个本科呢!”
师父的话让小李倍感羞愧,他还曾经对师父的学历表示不屑,“和师父当初的环境相比自己已经幸福很多,既然测量是自己的梦想,为何不坚持?”走出迷惑的小李,开始逐渐跟上师父的节奏。
丈量群山:梅花香自苦寒来
熬过了酷暑,李华本来认为可以松口气,却没想到寒冬更磨人。冬天业主产矿需求量大,作为开山先锋,测量队员们的任务又加重了。
还没到11月,积雪就已经淹没膝盖,要到次年4月才能消融。穿着厚重的衣服,扛着沉重的测量仪器,腿一踩到雪里,再抬起来可相当费劲。第一次爬雪山的李华,没走几里路就被自己的师父甩到了身后。“小李,你别看我现在很轻松,我可是有每天6点就开始跑步的好习惯,坚持十几年了!”看着体力不足的徒弟,师父决定以后每天叫上李华一起跑。
头一天工作已经很累,第二天还要起大早在寒冬中跑步,刚开始,跑步对小李简直是一种折磨。可在这件事上,师父显得极有耐性,每天不厌其烦地催他,小李只好跟着师父一起跑。一段时间后,小李发现自己在进行雪地测量时不再像往常一样走几步路就累得气喘吁吁。早起跑步也让他早上有时间吃早饭,有时间规划一天的工作内容。
师徒二人和项目其他测量队员们在冬天的敬业表现,为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新疆项目在产矿后的第一个冬天就有了源源不断的矿石供应。而师徒这个好习惯不仅坚持了一个冬天,也一直坚持到现在。
丈量品德:只留清气满乾坤
每到月底,师徒二人都要统计各施工队伍当月的工程量,而这其中总有些施工队伍上报的工程量比师徒二人算出的高出很多。这时候,师徒二人就成了施工队伍公关的对象:希望他们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意通过虚报工程量以提高支付的工程款。面对这样的诱惑,程敏从李华入职起就言传身教的影响着李华,教他抵制住诱惑向着阳光正直生长。
有些施工队伍见二人“见好不收”,开始耍起了无赖,认为是他们算的数据不对。师父程敏就和小李商量一人算一次量,确保数据没算错,如果有出入,就去现场重测。在师父的带领下,小李每一次算量都投入十二分的专注力,只要数据发生偏差,就跑去现场进行复测,同时用照相和工程部核对数据等方法留存证据。此后,每一次他们与施工队伍“对质”时都胸有成足、有理有据。“程敏那两人,油盐不进,你们别想走歪路了!老实报产量吧!”时间长了师徒二人坚决不做损害企业利益的事的作风就在各施工队传开了,也没有人再想从他们这儿捡到小便宜。
两年的精心培育,徒弟已经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的测量新星,他仍然还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只为像师父一样对梦想要坚持,对困难要坚韧,对底线要坚守……在遥远的天山脚下,师徒二人依旧背着仪器,努力工作着,测量着。听那稳健的足迹,那是梦想实现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