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公司上海迪士尼宝藏湾项目建设纪实
■文/王帅 于庆祥
全球迪士尼,只有这里有宝藏湾。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宝藏湾项目是全球第一个以《加勒比海盗》电影为背景的主题乐园,项目创意新颖,设计复杂,除常规装修项目外,还涉及大量的塑石假山、主题立面、木制及金属制品做旧等特殊装饰工程。正是这些独特的装饰工艺,将《加勒比海盗》电影中的独特场景变为了现实。宝藏湾的造梦师正是中建二局。
细节入手 深化设计图纸
宝藏湾从电影屏幕搬到上海,背后是5万张图纸的反复计算和打磨。据上海迪士尼乐园宝藏湾项目经理杨瑞增介绍,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来源于美方“艺术(幻想)工程师”的灵感,项目团队要做的,就是将幻想工程师的“灵感”变成可实际施工的图纸,再将图纸变成真实的建筑。
迪士尼业主提供的装饰施工图纸是招标图,不能用来指导施工,项目急需一份将室内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要素都考虑在内的施工详图。为此,公司整合内外设计资源,与多家设计院签订了合作协议,最终完成的施工图与深化设计图纸超过了五万张,涉及到的设计团队人数达100多人。图纸数量之大,难度之高,在国内的装饰行业前所未有。同时,项目部运用BIM技术,努力将施工现场的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在图纸上,甚至连一颗螺钉的受力分析和排布都不放过。
精雕细琢 让梦幻成为现实
上海迪士尼“宝藏湾”是以加勒比海盗的故事为背景,还原了17世纪初加勒比海附近的建筑及自然场景。环视整个园区,那些栩栩如生的海浪、船舶,惟妙惟肖的岩石、枯树、鹅卵石、沙滩及破损的建筑物外墙,会带给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并不是真正的木质材料和天然巨石,而是项目建设者们运用一种叫“主题雕刻抹灰”的技术仿制而成的。
项目艺术总监刘瑞,是我局把海盗船从“海上”搬到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建设者之一,也是宝藏湾“搬家”的全程参与者。他告诉记者,“主题雕刻抹灰”在国内尚处于萌芽阶段,在国外多用于修复古城墙、城堡等,它实际上是一种装饰性砂浆抹灰技术,在建筑外立面安装不锈钢收边条和钢丝网,分层喷涂砂浆,再进行人工雕刻塑型和上色、做旧处理,实现仿石、仿砖、仿木、仿金属等效果。
“就拿你们看到的所有假山奇石来说,这可是经过了10多道工序才达到的效果呢!”刘瑞自豪地说。假山是由很多钢筋网片组成,钢筋网片图纸由业主使用3D数字扫描技术转化而成,在现场安装完成后,经过砂浆喷涂、雕刻、基层、封装层上色、面层主题上色等一系列工序,最终形成以假乱真的效果。成形之后的塑石假山,看似毫无规则,随心所欲,实则其砂浆配比及厚度、雕刻、上色等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现场工匠在艺术指导的协助下,采用数十种工具才创造出惟妙惟肖的假山环境。
仿古做旧 让体验者身临其境
在上海迪士尼的“宝藏湾”里,许多看上去像木质、石头、砖头的房子真实地还原出了电影《加勒比海盗》里的场景。但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些建筑物上体现出的历史感、沧桑感,其实都是项目施工人员仿制出来的效果。
仿制手段就是金属木材上色做旧。这项技术有近20道的繁琐工序,每道工序都由手工完成。先在建筑外立面安装不锈钢收边条和钢丝网,分层喷涂砂浆,再进行人工雕刻塑型和上色、做旧等处理,这样才能做出仿石、仿砖、仿木、仿金属等效果。其中,金属木材上色是整个做旧工作中最复杂的部分,由于做旧的颜色复杂多样,每一道调色工序都必须经过与色卡颜色的多次比对,同时,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材料配比也都有严格的要求。
高难度的施工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团队。上海迪士尼的工地上有着许多头戴着安全帽、身穿工作服、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工程人员,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高学历的美院学生或是有经验的手绘艺术家。如项目艺术总监刘瑞就是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高材生,在迪士尼工作近三年的他,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文艺范儿”,但却成了项目员工最敬佩的“刘工”。项目对于施工一线的操作人员也有着很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技术过硬,还要具有“艺术灵感”。他们在上岗前大多经过了达半年的艺术培训,只有考试合格者才能进场作业。
历经数百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奋斗,项目建设团队用他们脚踏实地的实干与匠心独运的创造,将“海盗船”从磅礴大海搬到了上海园区,让精美绝伦的梦幻场景变成现实,也谱写了一段属于中建二局建设者的童话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