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傅晓茹 童凡
入夏以来,安徽省多地已连续20天遭受暴雨、大暴雨袭击,月降水量突破10年历史最高值,合肥市部分路段出现大面积积水,安徽省部分城市已经紧急启动了暴雨应急预案……持续的暴雨紧紧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7月4日,李克强总理飞赴合肥查看防汛工作,强调一定要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就在李克强总理抵达合肥的这天清晨,合肥南淝河畔刚刚结束了一场雨夜抢险大战,而这次“战役”的主角,就是来自上海分公司合肥坝上街二期项目的员工。
“水位又涨了5公分”“水位直逼12米警界值”……7月3日晚,合肥坝上街二期项目的职工们如同往日一样,关注着新闻里的汛情。电视画面里浑浊的河水快速翻卷,眼看就要漫过大堤,他们脸上写满沉重与焦灼。南淝河是合肥的母亲河,如果堤坝失守,洪水将吞没280平方公里的土地,周围上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后果不堪设想。
“水位已经逼近12米警戒线,参与抗洪抢险我们义不容辞,有愿意参加的,晚上九点到项目大门口集合,我们一起上!”项目位于瑶海区长江东大街附近,距离南淝河不到两公里。为了不让洪水漫过大堤、涌入市区,晚上八点多,项目经理马广兆在项目群里发布了紧急召集令。
收到消息后,不管是还在加班的,还是已经躺下休息的,甚至是已经淋雨感冒的员工都纷纷赶来。距离约定时间还有半个小时,30多名员工就已经穿着中建反光背心,聚集在项目大门前整装待发。灾难面前没有人退缩,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刻,时间就是生命,他们只能与时间赛跑,早一刻抵达就意味着灾害的危险降低一分。“我们宿舍已经参加了瑶海区防洪抢险志愿队两天了,就算项目不组织,我们也会去南淝河抢险救灾!”项目工程部的小张说。
终于到了约定的时间,项目抢险队趟着没过膝盖的河水到达河堤边上。“小李,你们工程部10个人去填沙袋,技术、安全部9个人负责垒东段,剩下的人把西段补上。”项目经理指挥着全体人员迅速投入战斗。混浊的河水不断拍打着堤岸,巨大的水流声像是马上就要把河堤吞下去。然而,抢险人员没有丝毫畏惧,他们有条不紊地把沙石装进麻袋,扛到肩上,一路小跑着把沙袋紧急运送到500米外的堤岸,然后踩实、压紧……
一个小时过去了,大雨还在继续,水位仍在上涨,眼看着河水还有七八公分就要漫过大堤。“大家加油,抓紧时间!要赶在河水漫到堤岸之前,把沙袋码好!”现场的嘈杂声压不住马广兆近乎怒吼的声音。
险情让抢险队员们的神经一刻也不敢放松。一个沙袋就有50斤重,抢险时间越长,队员的体能消耗就越大。加之防洪堤越垒越高,每一公分沙袋墙的垒高都意味着队员们抢险难度的增大。然而,此刻的抢险队员们已经顾不上考虑了,汗水还是雨水,在他们身上也早已分不清楚。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位队员有片刻的休息,更没有一个人退出抢险。所有的队员心里只有一件事,就是把大坝垒得高一点,再高一点。为了加快进度,项目从工地上调来了手推车,队员们推动着200多斤重的沙袋,在布满泥水的路上一步一步推向岸边。在他们身后,留下一道道深深的车辙……
夜里十二点多,经过3个多小时的连续作战,南淝河长江东大街与滁州路段200米长的堤坝已经堆起了一米多高的沙袋墙。再看这些“沙袋哥”们,汗水雨水湿透衣衫,泥巴裹满全身,有的队员手磨破了,脚磨烂了,但他们却没有一声抱怨。
沙袋墙虽已成型,但暴雨不停,项目职工的抢险步伐就不会停止。第二天、第三天……这群有着钢铁意志的新一代中建铁军24小时轮轴坚守在大堤上,他们用3天时间将一米高的堤坝延长到了500米,在南淝河畔建起了守护合肥人民安全的长城。现在,他们还坚守在一线,和合肥人民和抗洪战士一起守护着南淝河大堤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