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公司未来科技城项目打造现代2.0标杆智能化工地纪实 ■文/闻江 朱启立   全自动一体化智能降尘系统、塔吊防碰撞预警监控系统、机电全程采用BIM5D技术建造……走进三公司未来科技城南区A08总部办公项目工地,一系列高新智能工地管理技术让观摩者应接不暇。   作为局首家2.0标杆工地示范项目,未来科技城项目在打造局观摩工地的基础上,以局最新的《2.0标杆引领工地指导手册》为蓝本,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工期履约为引擎,全面升级项目管理,打造出了一个高科技含量的信息化、智能化工地。那么,现代化2.0工地到底有何不同? 雾霾“狙击手”  智踪环境变化   “只要LED显示屏上PM2.5数值超标,现场降尘防霾系统就会逐级自动开启……”项目总工程师傅志华介绍道。项目部使用的全程信息化和智能化自动综合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在狙击雾霾降尘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在工地入口处,LED环境综合监控信息屏非常显眼。上面清楚地显示着施工现场的风速、扬尘、噪音、湿度等实时信息。傅志华介绍说,这个系统是完全由项目部人员自主研发的。   项目部将PM2.5等检测探头与喷淋系统联动,当监测到空气中PM2.5或PM10大于一定值后,监控平台上的警灯及现场广播会报警5分钟,然后现场北侧雨水收集池内的加压泵会自动把水加压供到喷淋系统内。随后,塔吊大臂喷淋、楼层间喷淋、道路两侧升降式喷淋会逐级开启,进行高中低三个层次立体降尘防霾。据统计,在项目13.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的施工现场内,共设置了近200个各式喷淋头。   与此同时,项目购置了多功能自动扫地车,每天定时洒水、清扫施工现场,抑制扬尘。这个高效的大家伙1小时能完成15名工人的工作量。 监控“千里眼”  智警塔吊碰撞   项目现场有8座塔吊,在狭小的空间内,如何安排好8座塔吊的作业面,防止出现意外碰撞,是项目部必须解决的安全隐患。为此,项目部特别引进了塔吊防碰撞实时监控系统,该系统能让项目部和塔吊司机实时了解塔吊的运行状态和潜在的危险情况,防止群塔作业时相邻塔吊碰撞的发生。   “有了它,我们工作安全系数更高了!”塔吊司机老张说起这个监控系统时赞不绝口。过去塔吊车司机位置高,视觉盲点多,许多操作都必须依靠地面指挥人员才能完成,不确定因素较多。为解决这个隐患,项目部还引入塔吊小车视频监控系统,在每台塔吊小车上安装了远程视频监控,并在大门口设置监视屏,通过安装在塔吊小车以及吊钩处的高清数码摄像机,将实时图像清晰地传输至驾驶室的显示屏及其它显示终端上。塔吊在建筑物背面等盲区吊装时,塔吊车司机可通过摄像头观察吊装物状况,确保盲区吊装安全。 隐形“身份证”  智导机电安装   未来科技城项目智能化工地建设的另一大亮点就是预制构件的“身份证”。项目施工全程采用BIM5D技术设计构件,并进行工厂化生产,还为每个构件贴上独有的二维码信息。   过去机电支架全部由现场人工焊接,操作时不仅精度不易控制,而且工期长、用钢量大。现在,项目部应用相关软件,通过在机电安装前进行三维精确建模,就可生成一一对应的设计图纸。   场外加工时,根据图纸确定构件的使用位置,生成二维码,并贴在对应的构件上。施工人员在现场只需扫一扫二维码就能轻松找到构件的对应位置和相关信息。   “好多构件看似一样,其实细微尺寸都是不同的。现在我们只需扫下二维码,就知道了安装位置和安装方法,特方便。”80后机电工人刘洋明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此外,构件表面在工厂进行了镀锌处理,无需再进行除锈刷漆,在大幅度延长后期使用寿命的同时,也使构件的外形更加美观。同时,成品组合支架最大限度提高了管线的标高,节省了空间,在安装速度上比传统做法快6至8倍,大幅度降低了人工成本和钢材的使用量。   项目部以极富科技感的智能建造技术,在深化设计、施工模拟、质量安全、商务物资管理四大板块将三维模型与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有机结合,让先进科技为施工保驾护航,为这座尚在孕育当中的未来科技城培植了高科技与智能化的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