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车到位,泵车对接完成,是否开始浇灌?”“可以开始!” 苍茫夜色下,在中建二局雄东片区A单元安置房项目二标段的施工现场,55台塔吊昂首伫立,指示灯如繁星闪烁,随着4#基坑3号楼的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灌完成,该标段顺利冲出正负零。作为项目总工的杨雪刚和中建二局300余名管理人员、4500多名工友一样难掩兴奋。一百多个日夜里,他们战胜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拦路虎”,见证了项目从一片荒芜到拔节成长。 雄东安置房项目位于雄县望驾台村曾经的防汛河堤之下,土质松软,地势低洼。项目开工初期正值八月雨季,阴雨不断,本就荒凉的施工现场很快变成了一片“沼泽地”,项目人员脚踩在地上就能形成一片小水窝,难以自拔;大型机械一旦进场就是“深陷其中”,进退两难。 这样的环境怎么进行施工生产,怎么保证本就需要争分夺秒才能完成的工期?这成为抛在项目团队面前的第一大难题。 山不来就我,我就去就山。项目班子连夜讨论,终于想出了“战泥之策”。“车进不去,我们就用脚把道路踏平。”项目执行经理王黎明带领着几十名现场管理人员,穿雨衣,踏雨鞋,一步一个脚印地踩进现场,打路基,搬钢板,当起了筑路工。 阴绵的雨季,王黎明双腿痛风,小腿肿的跟大腿一般粗细,却依然顶在风雨中指挥。机械看不到,他就高高站在汽车机箱盖上打手势,工友听不到,他就拿着喇叭声嘶力竭的呼喊。同事劝他休息一下,他笑笑说,“大家都在干,我怎么能掉链子。” 经过项目团队十几个日夜不休的努力,一条泥上钢板路被迅速打通,机械能进场了,现场终于有了大干快干的热闹场面。“我们不怕困难,因为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战胜困难。” 充足的劳动力是顺利完成施工任务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地处偏远、疫情严峻,又赶上秋收农忙,劳动力一度出现紧缺。针对这一难题,项目班子迅速联动当地农业管理部门,邀请农业专家为农民工兄弟讲解秋收技巧,提供“保障秋收”的合理建议,帮助工友们高质高效的完成秋收。同时,项目部还发动全体管理人员下沉班组,直接到现场对接每一位劳务队长,了解每一位工友情况,确保劳动力的稳定,保障了工程节点进度。 作为当下任务最紧急、群众期望最迫切的重大民生工程这一,雄东安置房项目的施工进度牵动着安置区每一个百姓的心弦。项目堤坝路旁,每天都有安置区群众询问施工情况,关注项目进程。 “项目早一天建设完成,拆迁居民就能早一天结束在外漂泊的日子!”为了不辱使命,按期完美履约,项目部制定了精准到个人的24小时工作计划表,项目全员轮班作业,“晚睡早起”已经成为他们的常态。 为了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缩短工期,项目总工杨雪刚带领技术团队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方案,持续优化施工工艺。 困了就在椅子上打个盹,饿了就吃两口泡面充饥……在这样的常态下,经过头脑风暴和试验,项目部决定采用免抹灰技术,大大简化了找平层施工工序,减少了劳动量,缩短了工期,同时缩减了抹灰工艺的湿作业流程。此举一招破解难题,文明施工全方位契合雄安新区建设要求,现场面貌更加整洁。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百日鏖战,11月6日,雄东片区A单元安置房项目二标段顺利冲出正负零,比原计划工期提前了4天时间,为项目整体如期履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荣获了雄安集团颁发的雄安新区“十月突破一线行”流动红旗。雄安项目团队“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攻坚劲头,不仅为雄安地区拆迁群众入住新家抢占了先机,更让中国建筑这一品牌成为助力雄安新区建设、助推千年大计发展篇章里浓墨重彩的一笔。(王文博、周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