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人先锋号纪实:西南公司天府新区重点工程项目——亮“建”天府 永立潮头

发布日期:2022-08-23 【字体:打印

 

  红旗飘扬,掌声雷动。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西南公司天府新区重点工程项目部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项目建设团队深耕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8年的坚持与锤炼。自2014年参与天府新区建设以来,项目建设团队深耕天府新区,从镌刻“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地标”,到点燃西南地区科研基地的“核心引擎”,再到实现建设领域顶尖荣誉“大满贯”,这支建设铁军在天府新区率先亮“建”,始终勇立潮头。

攻坚,敢为人先的“拓荒”先锋

  沿着天府大道一路向南,一座大“V”地标建筑———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屹立在兴隆湖畔,这是西南公司建设天府新区的第一个工程,也是天府新区首批重大工程之一。

  该项目占地约1000亩,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初到这片土地,建设者们一眼望去只有延绵丘陵连接着数十个大小泥塘。作为第一批进驻的队伍,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零开始,吹响了征战天府新区的拓荒冲锋号。

  西博城是目前西部净展览面积最大的展示中心,因此其主体结构包含了数十万个异形、大跨度等复杂钢结构构件。项目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便是超大的钢结构网架吊装。

  “最大网架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相当于2个标准足球场,重1770吨,相当于1000辆小汽车的重量。焊接点太多,空中焊接无疑增加了巨大风险。”据时任项目总工程师余德浩介绍,为了攻克吊装难关,项目团队讨论10余次,通过BIM5D技术反复模拟演练,才确定了‘网架转体就位+分块整体提升’的施工方案。项目团队先在地面完成关键焊接,再通过9台液压提升机进行4个小时的次序提升,终于将这个巨无霸网架稳稳落在框架之上。

  从一片丘陵荒地到蓝图落成,项目团队发挥着“拓荒牛”精神,助力这座会展名馆圆满承接各类高端展会活动300余个,西博城也成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通道和桥梁,传递着西部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盛况。

创新,技术前沿的“智”造先锋

  凭借着西博城项目的高品质履约,项目团队在天府新区成功树立起一张“智”造名片,以现场循环市场,又承担了四川省重点工程———中科院光电所科学城园区项目的建设重任。

  该项目占地460亩,包含16座科研建筑,用于开展微纳光学及微电子光学等科学研究,“超稳”成为了这个项目最重要的“标签”。面对多项技术空白,建设团队如何在“微米”之间探索“精密”世界?

  为了保证光电实验设备稳定性达到要求,该项目特别采用了215个防微振动基础,防微振等级从VC-C到VC-F级不等,振动速度甚至不超过1.5微米每秒。“一般情况下,螺旋菌长5至50微米左右,这意味着该项目防微振基础每秒振动幅度比细菌还小,精密程度堪称达到‘细菌级’。”据项目技术部经理王寅介绍,这些都是在传统施工中从未接触到的,拿到图纸后项目团队立刻请教专家,组建工匠与技术人才创新工作室集中攻坚难题,在经过7次讨论和优化之后,才完善了防微振系统施工方案。

  “20吨的钢筋车来回跑动竟然一点感觉都没有!”为检测防微振效果,项目团队还采用了振动衰减仪进行测试,通过布置29个测试点同时采集垂直、东西、南北向振动数据,看到全部合格的测试结果,王寅满是自豪。

探索,公园城市的“建”行先锋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府新区考察时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自此,天府新区成为公园城市建设首提地。为探索公园城市建设,项目团队时刻把“双碳”绿色建造融入生产经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建智慧和中建方案。

  在大型场馆建造中,项目率先提出“金属屋面与重载透水混凝土联动体系”。一方面突破性采用了“空腔+吸音棉”等16层国内罕见屋面的特殊工艺,使屋面变成具备收集雨水的“聚水池”。另一方面,为了将城市建筑与周边环境山水相融,项目团队常优化采用透水混凝土进行室外广场、绿道建设,不仅外形美观,还可以循环用水。在建设西博城时更是打造了21.5万平方米露骨重载透水混凝土“海绵”室外展场。通过此联通体系,回流水可至室外绿化浇洒管网,每年节约近50万立方米绿化用水,这项技术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

  目前,建设团队共优化了108项绿色建造措施,节能、环保综合指标达到同期国内领先水平,全力助推成都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荣誉来之不易,激励我们不断进取、争当主力军,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建设力量。”项目指挥长赵连祥表示,踏上新的赶考之路,他们将继续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面对挑战不退缩,面对困境不放弃,奋力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