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向重生致敬———唐山大地震亲历者和建设者给中建青年的一封信

发布日期:2022-08-16 【字体:打印

 

各位可堪大任的二局青年:

  你们好!

  我们是中建二局一公司亲历唐山大地震的建设者。

  46 年前,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百年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在这场灾难中,中建二局职工及家属共计659人遇难,402人受伤,遗留孤儿53人。而在重创面前,中建精神没有被打垮,我们积极投身灾后重建———遭受重创的陡河电厂仅一年便重新发电,圆满完成电厂施工任务。

  时光,可以抚慰心灵的创伤,但冲刷不掉刻骨铭心的记忆。在唐山,每一位大地震的亲历者,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这封信向你们讲述46年前我们的故事。

  “活下来”———在向死而生的日子里,有着最坚强的力量。时间回到1973年,中国现代化建设掀起高潮。唐山陡河电厂是全国当时在建最大电厂,是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批示建设的重点工程。中建二局数千职工听党指挥向唐山集结,24小时不停抢工期。1975年12月25日,唐山陡电大会战终于实现了一号机组正式发电。

  然而,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7.8级大地震。仅仅23秒,让已建好的十多万平方米的厂房和生活设施受损严重———十万平米的厂区建筑损坏超90%,重达万吨的主厂房框架被生生扭出78厘米的斜角,当时国内第一座180米高的烟囱在135米处被拦腰折断。“怎么办,两年本应换回一派繁荣,却落得这般面目全非。”时任中建二局一公司党委常委二处主任的张子昂无数次徘徊游走于废墟外围,越想越心疼。

  “就地重建陡河电厂!”这样的指令传到了我们的耳朵里,唤起了大家的斗志。想要重建陡河电厂,就得承受更加艰苦的的建设环境。一日三餐变成了一碗稀饭,房子变成了油毛毡,床变成了水泥管。而不变的是大家勇于克服一切困难的铁军精神;不变的是“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基因”。

一公司 (2).jpg

  “站起来”———在恢复发电的拼搏里,有着最坚定的信念。

  你们可能很难想象,面对家园被毁和亲人离别的痛苦,我们迅速擦干眼泪,继续投入到电厂的建设中,遇难职工的家属们也纷纷踏上了开往唐山的火车,加入到援建队伍中。

  当时,陡河电厂一期主厂房180 米高烟筒从130米处拦腰折断后,插入地面近20米深,九十米标高信号钢平台也被拉开宽6米的大缺口,危险性和难度都很大。

  “我们是党员,也是工程负责人,我们不上谁上?”张子昂为了鼓励女总工徐国华克服恐高,带头徒手爬上90米高的烟囱勘察实情,最终决定在90米标高筒身开洞穿钢梁,内铺平台搭内架,设起重扒杆的方案把25米直径滑模钢平台的组件一件一件用地面卷扬机调到130米高空,把滑模平台组装起来,再进行滑模施工。

  工人们又冒着余震和悬空作业的风险,按预定方案将30多吨重的滑模平台在130米高空完成组装,最终用滑模工艺修复了一号烟囱。英雄的二局人仅用短短几个月,就让烟囱重新屹立起来;不到一年时间,电厂就重新恢复发电,创造了中外电力建设史上的奇迹。这个“奇迹”被河北省委授予“抗震救灾作贡献,重建陡电创奇迹”锦旗,《人民日报》刊文《奇迹是怎样诞生的》。

  “闯下去”———在重建家园的岁月里,有着最执着的勇气。1977 年春,唐山重建的热潮浩浩荡荡,在援建大军中,中国建筑是集结时间最短、集结人数最多、承担援建任务最重的。在之后的10年间,中建人完成了唐山13个居民小区417幢住宅楼的施工;完成了唐山机车车辆厂、陶瓷厂等160万平方米的厂房建设;完成了土建施工面积34.3万平方米、装机容量195万千瓦的电厂施工任务……

  白驹过隙,一晃46载已经过去,我们中有些人扎根在了唐山,有些人去往了更需要他们的地方。虽然境遇各不相同,但不变的是那在唐山地震中培养起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那勇往直前的“铁军精神”,我们要用一张张笑脸和一个个精品工程,告慰逝去的亲人和朋友。

  唐山的重建,是中国力量和中国不断发展的缩影;勇于担当的中建精神,也在“建证”着祖国从深圳速度到雄安质量的不断发展。中建青年们,希望你们可堪大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贡献更大力量!


一公司.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