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 | 办公平台 | 中建e-HR | 网络学院 | 中建网群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业务领域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职业发展 服务专区 资源配置
企业文化
公司形象
公司理念
文化活动
员工风采
公司快讯
首页>> 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员工风采
翻山越岭 只为成为你的老师
发布日期:2015-10-20 字号:[ ]

编者按:

  李宏泽是三公司“筑梦计划”启动后的第一位支教老师,10月9日是他奔赴云南彝良整一个月的日子,让我们跟着他的足迹,一起去看看彝良山区的孩子们。

■文/李宏泽(三公司)

  从中国东北冰城哈尔滨到西南小城云南彝良,整整4天的路途,这一路走来,不断变化的风景就像一部纪录片,向我介绍演绎着中国的多样地貌。

  列车到达昭通之后,又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才从昭通到达彝良。潘修明校长接待了我,向我介绍了学校的现状。原双河小学拆分成木龙、高坎两个小学,我被安排到木龙小学,那里是新建的校舍,但是三个班级只有三个老师,每天所有科目的全部课程都要由一个老师负责。

  周一时,木龙小学三名老师之一的杨茂华接我上山。去之前,杨老师购买了很多厨具和食材。山上的小学刚刚建好,食堂还没开始做饭。杨老师作为一名女同志不仅要住在学校,还要亲自做饭,让我深感作为一名偏远山区老师的不易。

  上山路上沿途风光很美,崇山峻岭,地势险要。适合当地人耕种的土地在河谷地带仅有一小块,可以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并且当地人住的房子都在半山中间,每天劳作都要上山下河,农民耕种的难度可想而知。

  路途走到一半的时候,就没有了硬化的道路,部分路段还在施工,车辆也无法正常通行,最危险的地方车辆行驶在泥泞的道路上,距离山崖边只有一米多的距离。尽管如此,车辆还要开足马力才能上山。这条危险的道路,也是孩子们放学时的必经之路。

  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木龙小学,前后加在一起,我用了一周的时间,才从哈尔滨来到木龙,从中国的最东边来到中国的最西南。当我看到当地的情况、沿途的见闻,我都知道,这次我是来对了。

  杨茂华老师觉得我的普通话说得不错,让我教一年级的语文课。我是学理科的,所以还要教一些自然科学课。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挑战。刚走进教室,在同学们一声“老师好”的问候后,就是满教室的吵闹声。刚上小学的孩子,根本不知怎么上课。我只能慢慢引导他们,但效果十分有限。

  下午老师组织了全校的同学清理操场上的垃圾,孩子们把这当作乐趣,特别兴奋,越是调皮的孩子干劲越足。可当我表扬他们时,他们又腼腆起来。我们清理垃圾时用的手推车太重,下坡时孩子们拉不住,只有我块头算大的可以拉住,我怕碰到孩子,不让他们用手扶,但是他们还是跟着我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

  第二天的课程照常进行,我开始熟悉孩子们的脾性,今天学生们终于开始试着学习了,他们不光自己学习,而且还会帮别的同学,看到别的同学不会的时候,他们特别着急,下课了就主动去教。

  这里的教育工作不是很好开展,学校设施匮乏,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老师只能靠最原始的方法讲课。孩子们没有上过学前班,刚来时不知道怎么上课,连怎么坐着都不知道,都要老师从头教起。

  这里的老师工作涵盖了更多内容,工作量有时要比城市里的老师多许多。这个周末,老师们赶周五下午的班车下山。由于下雨山路太泥泞,班车到不了小学,需要步行很远的一段山路,去等车。这段路并不好走,对于没怎么走过山路的我确实是一段艰难的路程。小路狭窄陡峭,两边就是几米高的山涧,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危险。但是和我同行的两名女老师却走得很自如,可见她们是走过多少次的山路,经历过多少次的涉险回家。

  老师们说,他们心里也有过不平衡,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尽力做下去。我不得不佩服老师们的勇气和毅力,志愿者来这里的时间是有限的,当地老师们却可能在这里完成他们毕生的事业,他们的选择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月圆夜里思家情
下一篇:我与你,在夏花初绽的日子里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纪检监督举报拖欠企业账款线索信访联系人
© Copyright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86-10-51579655传真:86-10-51816700 邮箱:zjejbgs@cscec.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6号院E座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京ICP备12020238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