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木匠的逆袭人生
——记中建二局“十佳职业道德模范”一公司吴高峰
■文/杨雪秋
当我们赞叹参天大树之挺拔,摩天大楼之雄伟,青藏铁路之壮美时,有这样一位书记,他用30年从一名木匠学徒到一名项目执行经理,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上演了一步“小人物的逆袭人生”纪实。他就是局“十佳职业道德模范”吴高峰。
“包布抡锤”成就优秀木匠
30年前,17岁的吴高峰背井离乡,在项目的细木车间做起了学徒。钉钉子、拉锯子、用凿子……为了练好这些动作,吴高峰一次一次实践,一点一点积累。
一天晚上,同宿舍的工友加班回来,进屋之前,发现窗户上有一个影子在不停地来回摇摆,好像在敲打什么东西,但是又听不见声音。几个人慌忙的撞开房门,发现吴高峰正抡着用布包裹的钉锤,原来吴高峰在房间里练习抡锤,又怕影响到他人,就用布把钉锤包了个严实。这个“包布抡锤”的故事,也成了工友们的 “笑谈”。
吴高峰跟着老工人学习门窗安装,跑现场操作模板支模。吴高锋为了尽快熟悉图纸,不是科班出身的他买来专业的图集册,对照图纸一个个学习,到现场一项项核实,追着技术员一条条请教。凭借着这股韧劲儿,吴高峰在一个月内就掌握了木工所需用的所有图集,他只要一看图纸就知道模板搭设的部位,清晰地算出边角的尺寸。
木工在砌木模时一定要注意“横平竖直”,这直接关系到后期的浇筑和整个工程的质量,吴高峰为了练就这“横平竖直”的本事,可没少下工夫,练习画线、学习测量,吴高峰把保证“横平竖直”的本事学了个遍。工地的木工们都叫他“吴一次”,只要是他放线、测好安装的木模,一定是“一次”性成型的,从不返工。不懈地学习和钻研也使他成为了同一批农合工中第一个被提拔的木工班长,年轻、执着、认真、热情,原始的“工匠精神”在青年吴高峰身上悄然隐现。
“贴心管理”收获国际信任
吴高峰是工人,还是一名“海归工人”。2008年,吴高峰被派往越南胡志明市VISTA项目负责行政工作。
吴高峰是工人出身,特别会和工人打交道。项目给吴高峰配了一名越籍中文翻译阿彪,专门配合项目的生活用品、办公用品采购。有一次,吴高峰和阿彪去购买一批办公用品,阿彪一直神不守舍,答非所问,完全不在状态。回到项目,吴高峰就找阿彪聊天才得知,原来阿彪母亲重病住院,妻子怀孕在家,压力特别大。了解情况后,吴高峰组织项目部在中国员工和越南工人中捐款。
阿彪的孩子出生后,吴高峰还托爱人给阿彪的妻子和孩子带去了补品,阿彪既开心又感动。在那之后,每次和越南工人间有矛盾,阿彪都会主动帮着项目去沟通,极大地推动了施工的生产组织,给项目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好强的吴高峰主动和阿彪学起了越南话,在项目进入主体工程与二次结构同时施工时,吴高峰已能与越方工人无障碍地沟通,他也被任命为项目的生产经理,主抓越方劳动力的组织协调。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VISTA工程也被评为境外工程鲁班奖。善良的品质加有效的沟通,吴高峰在管理的“工匠”之路上不停迈进。
“迎难而上”书写版纳奇迹
2013年7月,吴高峰调至西双版纳万达项目任项目党支部书记兼任另一项目生产经理,不仅要负责两个区域的施工组织,而且要建立和维护项目的对外关系。组织的信任,吴高峰不能辜负,他必须迎难而上,迎接挑战。
在酒店群抢工高峰时期,业主突然提出20天内完成酒店群园林修改的苛刻要求,他不讲困难,不讲条件,用敏锐的洞察力和总揽全局的判断力,在酒店区域建立临时抢工指挥部。当时吴高峰注意到2015年的橡胶价格大幅度下跌,附近傣寨村民和割胶工人都在外面兼职打零工,他建议项目聘用村民到项目突击抢工。吴高峰作为总包负责人,现场办公,现场协调,每天安排消项,终于在20天完成了业主交办任务,实现了度假区准时开业。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对这支训练有素的“铁军队伍”称赞有加,局也被评为西双版纳万达项目的优秀合作方。
可这个“称赞”后面是“三天三夜”的不眠不休,这个“称赞”后面是180斤的大个子缩水到130斤的“麻杆”……但吴高峰无怨无悔,因为“工匠精神”源于热爱,有了热爱,牺牲也变得快乐。
对吴高峰来说,在46岁的年龄与众多的青年一起努力拼搏,他无所畏惧。施工管理,令他收获了尊重和认可,中国建筑品牌更是给了他无与伦比的骄傲和自豪。吴高峰的“草根”逆袭之路已然越走越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