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局首届“向上向善”好青年张明玉
■文/蔡觐蔚
他用孝心和坚毅铸就了美丽人生;他用爱心和诚信感动了无数人。从软件编程到劳务管理员,六年的时间,他用孝心和坚毅搭建“亲情安康”的梁柱,也与二局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为人憨厚,豁达直爽,在项目与家庭间他难舍难分,可是他始终不离不弃。他就是局首届“向上向善”好青年东北分公司张明玉。
项目情 扶孝筑心
“明玉,快回来,家里出事了!”电话里妻子的声音时刻萦绕耳旁,张明玉在项目书记的办公室门口徘徊了20分钟。回想起去年项目书记王龙海招聘自己时的场景,这封辞职书怎么也交不出去。
“明玉,怎么站这里,进来坐” 王龙海推门出去的一瞬间打断了他的迟疑。“书记,我爸被射钉枪打中了太阳穴,我想……”“还等什么,赶紧买票回去,我跟你一起去”。
16个小时后,张明玉出现在病房前,父亲刚动过手术还在昏迷,母亲因为过度焦虑,旧病复发,并引发“血脉炎”导致左脚末端血管堵死,生活无法自理。“只能截肢了”,医生的话传入张明玉的耳中如晴天霹雳。
张明玉常说,父亲是天,母亲是地,王龙海明白,张明玉的天塌了。王龙海悄悄为张明玉联系了医院,预约了手术时间,还为张明玉双亲办理了转院手续,这段时间里王龙海只跟张明玉说了一句话,“会好的,你还有我们,还有项目这个大家庭支持着你呢”。
张明玉每天往返于项目和医院间照料,父亲一个月后开始苏醒,脸部除了神经受伤发麻外,无其他后遗症,母亲顺利完成了左脚脚掌以及右脚中趾的截肢手术。项目部不仅为两位老人办理了出院手续,还腾出了探亲房供老人在项目修养,张明玉也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中,他说:“那是有生以来最难的日子,但也是最温暖的日子。”
父母恩 为孝筑家
张明玉是2007年毕业于内蒙科技大学的IT男。在加入二局前,他一直在包头从事软件编程和推广工作。因为编程知识过硬加沟通能力强,张明玉很快就被公司列入部门经理的后备人选。这一切因为一个电话让原本前途一片光明的他改变了轨迹。
那年4月,母亲在一次农活中,突然双脚发软,昏倒在地,被医院确诊为脑血栓。张明玉推掉了公司部门经理的任命,因为担任这个职务就意味着他将要离家去北京工作,而医生那句“幸好送治及时”的话语像放电影一样不断地在张明玉的脑海里闪现。
不到一年,母亲再度入院,红斑狼疮、心包积液等十余种病症并发,“死亡通知书”就这样不期而至了。张明玉当即辞去了工作,回到家中悉心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24小时陪护,每天为母亲梳洗、喂药、帮助母亲做简单的理疗按摩,将近一年的时间,母亲的病情才逐渐稳定了下来。
“你同届的同学,现在很多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为了我们,你失去了事业,现在一无所有,你回去工作吧”。在一次对话中,父亲劝导明玉,希望他回到工作岗位。他笑着告诉父亲说,爸妈的健康才是他最大的理想。
中建志 引孝筑梦
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用来形容张明玉再恰当不过。2010年,在母亲第一次病情好转后,作为家里的唯一经济来源,为了离家近,他来到了东北分公司的项目当起了农民工。他干过木工、材料会计、预算等,就是什么赚钱多,他就干什么。踏实勤奋的他,丝毫看不出背负着如此大的家庭压力。至于为什么来到东北分公司,他坦言,是二局的品牌吸引了他。
“明玉,你看到通知了吗?项目部组织识图大赛,你不去试试?”“是呀,去吧,大家支持你”。几年几月?,怀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参加了比赛,在70名项目技术员和劳务技术员中他脱颖而出。凭借着出色的表现,东北分公司发布的“春天里”人才专项计划也向张明玉抛出了橄榄枝。2015年5月份,张明玉正式被招入东北分公司,在济南唐人中心项目干起了管理岗位。
工作中,他以岗为家,认真细致。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岗位的执着坚守,让项目所有人都为他了竖起了大拇指。也正是他的兢兢业业,让济南唐人中心项目在得知他父亲受伤住院后,所有人自发筹集捐款,为他奉献各自的力量。
张明玉说,他要用一个小角色的身影,扮演大家庭的梦想,要把小岗位搭成大舞台,在这里让自己平凡的人生重新焕发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