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层为什么要到后天才能浇筑,还有什么困难没有解决?”春节的狂欢尚未落下帷幕,伊始的钟声犹在多数人耳边回荡,但对于华南公司科教大道项目的41位管理人员及216名工人来说,忙碌早已回归了正常。 “基坑被水浸泡久了,底下有大片淤泥!”对讲机里传来现场人员焦急的声音。 “拉几车碎石过来让挖机铺上去,抓紧明天把垫层打了”看着厚度足以没入膝盖的淤泥,项目班子当即做出了决定。3月的深汕合作区天空渐渐不再晴朗,预示着4月的雨季悄然将至,留给这个团队的时间不多了,若不能在雨季来临前完成下穿河道段落的管廊,大面积的基坑、狭长的河道以及快速上涨的水位都会严重威胁到管廊施工的安全与进度。快一点,再快一点,成为了项目部这段时间的主题。 3.4千米管廊、407米管廊隧道,组成了未来纵贯城市南北的重要“生命线”,为保障城市正常运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尽管项目上的每个人都十分清楚,管廊进度若滞后,往后包括箱涵、管网、路基、路面等分部分项工程进度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然而高达57米的七级高边坡,平均深度超7米的管廊深基坑,相交的水系、软基、高压电缆等都给这个团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如何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下穿管廊,是目前项目上面临的最大难题。 还剩不到2个月的时间,还有400m的下穿管廊、156根管廊支护桩需要完成,否则汛期来临,上涨的河水将吞没我们这段时间的努力。这是一场豪赌,赌我们的速度比雨季来临更快!比河水上涨更急! 为应对本次挑战,项目经过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与设计、监理方多次沟通后,更改了管廊下沉过渡段防水卷材的铺设方式,在已经铺完底板卷材处收边时把卷材直接贴在侧墙模板上,拆模后连接,在底板卷材和侧墙卷材连接处按照设计要求再加一道加强层,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达到了相同的效果,为项目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这还远远不够,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项目每个月能完成约200米的管廊,但如果雨季提前来临呢?如果材料供应不及呢?如果赶工出来的管廊质量达不到标准呢?在这个豪赌的过程中有着太多的意外因素难以掌控。 “不用做完400米,只需要100米”这时候项目总工邹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下穿段管廊长达400米,但真正位于杨桃溪河道范围以下的仅仅不到50米。只要我们的管廊能穿过杨桃溪,就能立即疏通封堵的河道让溪水正常恢复流动,这样就能大幅降低雨季汛期洪水溢出的风险。至于剩余300米的下沉段,可以通过分段开挖、逐段成型回填的方式减少基坑开口面积,同时修筑截水沟、基坑排水沟、集水井等多种方式降低基坑泡水的可能,此外还能够将多余生产力投入南段的管廊。从400米到100米,以空间换取时间,确保了下穿段管廊能够顺利完成。 说完就干,项目立即将所有管廊施工人员、资源都投入到了这100米的管廊中,遇到困难立即开会解决。由于下沉段将来需要承受最大深度17米的水压影响,为保证下沉段不因赶工而牺牲质量,以至后期需要大规模进行返工,项目决定为下沉段管廊多做一层防水层,切实保证管廊不因水压发生渗漏。 “下穿杨桃溪管廊最后一段顶板按节点计划顺利浇筑!”经历了将近20个日日夜夜,数批工人轮番上阵,团队终于在2021年3月31日成功完成下穿杨桃溪的最后一段顶板。听到这令人振奋的宣告,项目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是一场关键的胜利,这意味着我们终于有了与暴雨、洪水谈判的话语权,这场豪赌,我们赢了。 “大家都辛苦了,清明这几天尽量都安排休息一下吧!”项目经理刘晓寒说道,尽管大家看起来依旧战意十足,但连日高强度的工作已经让许多人露出了疲态。 接下来的两天项目上洋溢着静谧的氛围,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想要接通这条“生命线”,还有两座“大山”等待着我们翻越,七级高边坡历经1年的攻坚依旧顽强挺立,南端更有一座407米的管廊隧道等待我们探索,这对二局来说完全是陌生的领域。 工程未动,技术先行,为了翻越这两座大山,项目正在筹备编制《高边坡无粘结预应力锚索》和《管廊隧道二衬牛腿》两项工法,以及一项专利《隧道开挖台车提升机》,项目技术小组BIM建模支持,这些技术将成为我们翻山越岭的有力“工具”。 在愚公的决心面前,太行、王屋二山又何足挂齿?同样在二局人“人心齐,泰山移”的决心面前,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及时再遥远的距离、再困难的地质地形也终将被我们攻克。(黄远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