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这个山坡,咱们就能看见延安红街的全貌啦。”延安红街项目总工阮高勇带着我爬上了他的“秘密基地”,这已经是他在项目结束后第三次来到了这里。十月晚秋,陕北延安早已朔风呼啸,寒意凛然,远远看去,延安红街却依旧人头攒动,热闹异常,以红色为主打色的沿街建筑像一条火红的巨龙,为漫步其间的过往游客聚拢层层暖意。 “这是一座回顾革命历史的体验馆,我们可是怀着对革命前辈的敬意,‘小心翼翼’地完成了建设任务。”回忆起当时的建设场景,阮高勇说道。 身披红色“外衣”、外形酷似五角星的再回延安沉浸式演艺体验馆像一颗明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作为红街上的点睛之作,一次可容纳300人同时参观,空旷的内部空间能够为游客带来更加美轮美奂的声光电特效。但从设计角度来讲,建筑的支撑体系会给施工方带来巨大难题。根据设计要求,体验馆的高主梁距离地面达15米高,跨度为18米,这两项数据在整条红街的41个单体中双双包揽了“第一”。阮高勇拿到图纸后,脑海里就开始反复演练,却始终不知道如何把这个摇摆不定的铁架子牢牢的立在那里。 那一段时间,阮高勇天天带着项目技术团队画图,运用画图软件制作支撑体系施工的动态模拟,先建立模型,然后对施工中涉及到的技术部位进行优化。 “最后,通过实物对照和动态模拟,我发现增加梁下之字撑可以提高架体空间刚度,还能优化钢管使用量,给咱们省了一大笔钱。” 为确保此项施工方案安全可靠,项目工程、技术、安全等负责施工的部门认真落实现场交底,步步为营。第一步按照立杆放线搭设,严把过程控制。第二步,在高支模模板搭设完成后,再按照设计施工荷载对支撑架体进行预加荷载验证,在合理范围内,保障了超重梁模板及支撑体系双向安全。在随后的两个月时间里,架体稳稳矗立在体验馆中央,为屋面施工提供了给力托举。 红街作为延安市庆祝建党百年的地标工程,能否在7月前夕如期对外开放,同样是压在项目团队身上的巨大考验。去年4月份,项目在面临疫情防控压力的同时,综合部署,抢抓时机,全面掀起春季复工复产热潮。红街全长1.5公里,高峰时期,有20多个单体需要穿插作业,4支队伍同时施工,施工人员近千人。其中再回延安单体建筑体量大、造型复杂,为确保如期完成施工任务,项目部在复工前就着手准备,倒排施工计划,复工后 300多人的施工队伍用时三天集结到场,迅速投入施工。 为了确保桩基安全、质量和进度,阮高勇率领攻坚小组,连续在施工现场奋战了一月有余。从基础施工开始,与项目技术骨干一起猛“啃”图纸,优化施工方案,科学合理安装排高边坡强夯保护、筏板浇筑等施工计划,使各道工序“无缝”连接、穿插进行,施工效率比过去提高了近一倍。 “五一”前后, 项目组织数十个班组的500多名员工坚守工地,确保各项重点节点工程顺利完成。 夜晚,在延安红街项目部的位置,可将美轮美奂的红街尽收眼底,最为高大的再回延安体验馆,通体光彩流溢,更显壮丽。21个月,中建二局建设者亲历延安红街由荒芜到繁华的嬗变历程,他们时刻汲取这片热土的力量源泉,将其内化为迎难而上的战斗精神,凝聚蓝色力量,筑梦延安,为革命老区发展贡献超越力量。(徐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