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中建电力李政——“智”造精品 筑梦核电
发布日期:2022-08-16 【字体:大中小】 打印
2015年4月28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来自中建二局台山核电项目的总工程师李政,和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一起,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隆重表彰。
对于李政,有人说他是“中国掌握核岛牺牲混凝土全套施工技术的第一人”,有人说他是“中国核电建设的百科全书”,有人说他是“技术难题的超级克星”,也有人说他是科研创新领域源源不断的“政能量”……面对荣誉与鲜花,20多年来一直在核电土建施工技术研发与创新领域执着坚守的李政倍感荣幸和珍惜:“是国家不断推进核电跨越式发展的方针政策,是伴随共和国核电产业共同成长的中建二局,更是我身边不懈努力和付出的‘明星’团队,用智慧与汗水谱写出一曲闪耀着核电科技之光的劳动赞歌。”
致力科研——让“中国‘智’造”扬名世界
在共和国核电事业快速发展的洪流中,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刚到中建二局参加工作的李政第一次接触核电。当时,我国核电技术的国产化程度并不高,许多难题攻关都需要外国专家来进行技术支援。与大多数技术员只着眼于手头儿工作不同,善于钻研的李政挤出更多业余时间用于科技理论和英语学习。从CAD制图、品茗安全计算软件到3D3S、PKPM等技术软件,李政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长为核电技术领域“百科全书”式的技术“达人”。
2008年,中建二局承接了中国建筑历史上首个核电站核岛土建工程——台山核电核岛项目,项目采用第三代压水堆EPR核电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堆型,也是国内第一座正在施工的EPR核电站。 工作条件艰苦,工程结构复杂,施工质量要求高,作为公司技术骨干的李政临危受命,担负起台山核电项目总工程师的重任,在台山核电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开始了人生的又一次“拓荒”。
面对技术国产化、材料本地化、设备自主化、无同类型建造项目参考等巨大挑战,项目成立了以李政为带头人的李政创新工作室,在李政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几乎每天泡在现场,无论刮风下雨、烈日暴晒,越是气候条件恶劣的时候,李政越要在现场检测每一道工序的完成情况,用项目技术员刘康的话说,“李政是把自己的根扎在了台山核电,他每天不是在试验室就是在施工现场,要不然就在办公室研究方案。”
以台山核电项目汽机满堂架堆载试验为例,当时正值广东的夏季,潮湿闷热,最高气温常常冲破40摄氏度,汽机承重架间距又小,只能驼背侧身前进,走不了几米就全身是汗,一次检测下来,工作服都能拧出水。可每次关键节点的技术验收李政总是冲在第一个,带领着大家检验每一道工序……
在李政和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李政创新工作室以台山核电核岛工程为载体,致力自主研发,先后攻克了台山核电站核岛筏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牺牲混凝土的研发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共开发国家级专利44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各类型工法23项,参编行业标准2项,撰写发表各类技术论文60余篇,获科技进步奖23项。以“一种预应力管道灌浆用触变型水泥浆及其制备方法”为例,不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更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
众多科研成果的发明,使我国在核电站土建施工领域逐步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中国核电技术“走出去”,也因此更增添了一份底气。
力铸精品——为核电站贴上“安全”标签
伴随着我国核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核电走出去”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去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出访期间多次促成中国在核能领域与相关国家的合作。国内外核电专家一致认为:“2030年前将是中国核电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国核电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如何更好地保证核电安全成为重中之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多次强调:“核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必须要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这份“万无一失”的背后,正是像李政和中建二局员工等千千万万核电建设者们对技术要求精益求精的贯彻落实。
以台山核电项目弹簧隔振器安装施工为例,弹簧隔振器需要安装在厂房的核心部位,在汽机运行期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设备安装精度高,来不得半点马虎。作为总工程师,李政率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制定和推敲隔振器的安装方案,不断针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终,项目隔振器安装和技术要求分毫不差,业主方专家连声赞叹:“中国建筑果然名不虚传!”
核电建设的安全离不开建设者们每一次施工过程的严谨精细,更离不开高精尖技术提供支持和保障。
核安全壳要能抵御波音747飞机的撞击、核电站厂房要能抵抗沿海地区夏季频繁的强台风……核岛建设近乎苛刻的要求成了李政和他的创新团队使命必达的技术承诺。以核岛反应堆厂房的一个施工细节为例,其内部的堆芯结构是支撑反应堆压力容器,防止核泄漏的第一道屏障,普通混凝土根本无法满足技术要求。为此,作为项目总工程师,李政带领他的技术团队开始技术攻关。检测,选样,不断研制铁矿砂、粉煤灰等材料的配合比,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近千份,完成测试与数据分析数百次 … …
2013年4月,由李政及其技术团队主导研制的耐高温达上千摄氏度的牺牲混凝土,被送至2号核岛反应堆厂房的堆芯内部,标志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牺牲混凝土成功投产,也标志着中建二局完全掌握了牺牲混凝土从研发到使用的全套技术,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此项技术的完全垄断,在推进核电技术国产化步伐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在遭遇严重核事故时的公众与环境的安全性。
激情领航——打造核电建设的“尖刀部队”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像李政这样的企业技术核心,不仅是台山核电项目首屈一指的科研达人,更是许多青年员工的技术导师。对于青年员工的培养,他有着一套自己独特的“政式法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青年员工,李政总是根据他们的自身情况设置挑战目标,鼓励员工自主创造;待工作完成后再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带领他们到现场实际观摩,由他们自己思考解决方案。这种教学方法使青年员工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在更好吸纳新知的同时,学习到如何处理和完成一件从未接触过的任务的方法。
除了自己引导和培养团队成员,为培育团队整体的科研攻关能力,李政还定期邀请国内外核电技术专家为创新工作室的成员进行培训,同时带领团队成员开展“院企合作”,借助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相关院校的科研设备等优势,对第三代(EPR)核岛首次施工所面临的“钢衬里模块化吊装”等多个研究课题进行重点研发。 在李政的带领下,目前,台山核电技术团队已培养出核电技术总工程师10余名,专业技术骨干近百名,李政创新工作室的成员刘军、夏芬等人也先后被授予各级劳动奖章、巾帼标兵。 一个又一个和李政一样的技术精英,正服务于中建二局的广东台山核电、阳江核电、陆丰核电、江苏田湾核电、辽宁红沿河核电等项目。李政劳模创新工作室从台山核电站出发,从服务一座核电站的技术精英团队,逐渐发展裂变为可同时服务5座以上核电站的高端技术“尖刀部队”,为每一座核电站贴上“中国建筑”的精品标签。
20多年的辛勤耕耘,20多年的默默奉献,李政终于在核电领域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也顺利站在了全国劳动模范这一至高荣誉的领奖台上。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李政看来,“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面对广阔的核电发展前景,李政和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总是信心满满,因为他们的心中始终藏着一个沉甸甸的核电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