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三公司王佳庆——孵化创新 匠心铸魂,奋发助力大湾区基建发展
发布日期:2022-08-16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带领年轻团队建造318米“巨无霸”高楼;创新超高层施工核心筒爬模与铝模接合部施工工法;创新工作室培养出3名市级劳模,孵化4个省级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入职中建二局三公司 12年间,王佳庆和他的团队凭借除了创新,别无选择的坚持和努力, 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书写了大湾区建设者“强国筑梦”的责任感。
勇担大任,带领年轻团队建造318米“巨无霸”高楼
工程师,从来都不是一个轻松的职业,从一无所知到身经百战,是一个劳心劳力的过程,王佳庆也不例外。2008年,从哈尔滨科技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毕业后,入职中建二局三公司,从项目质检员做起,跟着老师傅,边干边学,不断积累技术,一直做到技术总工。
2014年6月,通过激烈的投标,中建二局三公司拿下了位于深圳罗湖笋岗片区的深业物流中心大厦。“项目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塔楼总高度318米, 即使在高楼林立的深圳,这座摩天大厦也足以跻身前十名。”王佳庆说,当时,公司还没有一个比较成熟的300米以上超高层施工团队。
“既然都没经验,那为什么不把机会给年轻人”,一番斟酌,公司领导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任命年仅30岁的王佳庆为该项目的常务副经理,20多名年轻人和新来的大学生为班底,组建一只全新的团队, 来啃这块硬骨头。
“刚到项目上时,心里真是很慌。”王佳庆坦言,虽然当时心里没底,也要硬着头皮往前冲。施工之前,王佳庆决定先去偷师。他带着团队跑遍了深圳在建的超高层项目,认真观摩、虚心学习。
2014年9月份,项目团队正式进驻施工现场,迎接他们的是尚未完工的基坑工程——一个面积超过5万平米、深度超过22米的“大坑”。业主为了加快工期,提前将未完成的基坑交给项目施工。面对14万方土,加上项目地处中心区,白天泥头车不能上路,只能利用夜间的10个小时。于是,项目部在基坑四周安装了LED大灯, 组织召集了59台泥头车、26台挖机同时施工, 28天的时间顺利完成了基坑土石方工程,有效缩短工期12天。“每天不眠不休的干,我们用实干精神征服了业主。”
施工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难题的过程。在一次攻关中,王佳庆发现基坑的西侧和东南侧有反压土条的设计,而标书设计的逆作法存在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工期长缺点,也有较大的安全隐患。经过工作室反复讨论和沟通,王佳庆大胆采用反压土条开挖方式,使用顺作法结合跳仓法进行基坑开挖,并且在基础底板高度范围内与基坑边之间的空间,直接浇筑同基础底板标号相同的混凝土,以替代土条作用。实践证明,这个创新不仅保障了基坑安全,还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省了成本、缩短了工期。
2016年12月30日, 318米的宝能深业物流中心项目荣耀封顶,该项目荣获钢结构金奖等多个全国大奖。 “除了荣誉,我还积累了丰富的施工和管理经验。”王佳庆说。
矢志创新,9项施工技术创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一心谋一事,才能成大器。”王佳庆说,优秀的工程师要善于突破现有条件限制,创新思维,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场问题,才能做出高质量的工程。
2015年1月1日,王佳庆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围绕降本增效、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主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培训、科学科研、信息交流等活动进行创新和技术专研,将更多的技术成果和管理方法转化为生产力。
工作室每间隔两周召开创新工作例会,研究解决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每月进行创新工作总结,布置本月创新工作,对创新团队成员组织一次培训。每个季度对创新小组工作情况进行评审,组织一次考试,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团队技术素质。半年进行一次成果评定。
在创新工作室的平台上,员工积极创新,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8项,9项施工技术创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4项取得研究成果并服务于生产。
在深业物流中心大厦项目推进过程中,工作室针对超高层施工核心筒爬模与铝模接合部施工工法这一空白,研究制定出一整套快速施工、提升质量的施工工法,使接合部位的混凝土外观质量显著提升。该成果获得中国建筑2016年QC成果一等奖。
液压爬模是建造超高层塔楼的核心利器,爬模爬升相当耗时。为节省施工时间,王佳庆带领年轻的技术员开动脑筋,与专业公司一起制定了“分模块爬升”的技术方案,对塔楼所有铝模板进行编号,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创新,让模板封合时间大大缩短,保持“三天半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俯身为牛,为中国速度培育精英
王佳庆经常说:“我非常感谢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更要感谢企业给予我的广阔平台。”为了更好地发挥传帮带作用,王佳庆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编制了人才梯队建设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激励青年职工成长为优秀工匠。
近年来,工作室对内进行了人力资源与创新管理、项目申报、专利申请和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培训共100余场,参加培训达4000余人次.在培养人才方面,创新工作室共培养了1名省级劳模,2名市级劳模、1名高级工程师、6名中级工程师、4名项目技术总工及一大批创新型人才。
2017年底,王佳庆劳模创新工作室广东省总工会六家参展代表之一,参加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向大家展示了建筑工地上的“黑科技”——“互联网+”智慧工地。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贺军科评价王佳庆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VR应用是“每看一次都是拯救了一条生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初心”不改 责任至上
2019年十二年的华南市场打拼,从深圳到汕头,一开始团队并没有太多经验丰富的人,面对工期节点的压力,王佳庆总结了一套超高层施工标准化工序。这套工序明确了每一层的施工计划安排,其中细化了钢筋、模板、混凝土的不同工艺的作业时间、人数、质量要求等内容,甚至不同工序之间的穿插和人员组织安排以至奖惩措施都清晰明了地计算出来。拿着这份方案,只要是懂工程的人,哪怕是刚入职的毕业生,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执行,也能实现4.5天/层的施工速度。在王佳庆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不仅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有了长足的提升,并且以工作室为载体,团队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8项,9项施工技术创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4项取得研究成果并服务于生产。
如今的王佳庆已经成为广东省建筑行业中的知名人士,从一名普通平凡的质检员到泰盛科创园项目总指挥的变化也让王佳庆对未来有了更多期待。在国家“大湾区”战略下,汕头和广东乃至周边省份的建筑市场将成为未来王佳庆奋斗的中心,虽然市场变化多端,但是这个东北汉子将继续扎根华南市场用自己的“初心”为企业发展努力下去。不忘初心再奋斗,牢记使命再腾飞。王佳庆将牢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负重托,以建设新时代为己任,用实际行动展现中国建设者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