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 | 办公平台 | 中建e-HR | 网络学院 | 中建网群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业务领域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职业发展 服务专区 资源配置
企业文化
公司形象
公司理念
文化活动
员工风采
公司快讯
首页>> 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员工风采
搞施工要不要“咬文嚼字”?
发布日期:2013-05-21 字号:[ ]

■文/徐玥

  前日去同在建筑企业供职的朋友家里做客,闲聊中随手捞起桌上一份工作总结翻看,只前几页就有十余处文字错误。指与他看,他大手一挥,哈哈大笑:“咱搞建筑的,工程是关键,只要工程不出错,国家和老百姓满意,这点小节不必拘泥,你们单位搞文字的难道一点不出错?你这是咬文嚼字!”

  我一愣,这顶帽子还挺大!不禁让我想起早已注意到的一个问题:建筑单位的文字资料错误问题,且越往基层越明显。我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有人认为,文字只是细枝末节,无关宏旨,经济效益为首要。殊不知,文学借文表露情感,企业则借此展现精魄。作为建筑行业的排头兵,我们本就该有着一字一标都不放过的严谨。且先不说与文字打交道的人天生对文字的一种敏感和苛求,看见这些错误要“挑三拣四”“锱铢必较”一番,质疑写作者的个人水平。更甚者,是对所在企业、所在地区和国家的文明程度和文化水平的质疑。所以,“咬文嚼字”的精神,作为中建员工必须有之,一标一字,务求精准。

  细数起常见的错误,无外乎两种:内容和格式。内容上“的、地、得”的误用,那是最多了;兄弟词组的混淆较常见,如“制定”与“制订”,“做”与“作”,“截止”与“截至”,“工夫”与“功夫”等。标点的错用由于细微更容易被忽略:标题的句末一般不加标点符号;概数之间不能加顿号等。

  “咬文嚼字”,其实是件辛苦的事,也是快乐的事。它应该是一种习惯,一种态度,从上至下,认真严谨,才不失为一个合格的“中建声音”,越是基层,越该认真“修炼”,为企业的业绩增绣填彩,而非滴错墨水,白壁存瑕。

  做到以上,咬文嚼字的功力也就深厚了,自然点点基石铺就曲径悠远,让人循径而溯,解读公司形成的深厚文化和坚实基础。字斟句酌自成文字熔炉,淬火而炼,展示基层改革创新和奋力拼搏的生动篇章。 若能再登峰造极,见桥而思“风籁琤琮石有声”,见烟而思“蓝田日暖玉生烟”,将文字炼成宏伟交响曲,公司一路走来的足音娓娓道来,那便更是锦上添花,自成一种境界,让人好生敬佩了。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渤海之滨有支“娘子军”
下一篇:一辆自行车承载的爱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纪检监督举报拖欠企业账款线索信访联系人
© Copyright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86-10-51579655传真:86-10-51816700 邮箱:zjejbgs@cscec.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6号院E座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京ICP备12020238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