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柯宇
当前的社会,似乎人人都在急着成名。为了急于让孩子成名,各类“虎妈虎爸”使出各路杀手锏纷纷登场;为了急于让众多路人相信一夜成名并非遥不可及,各类饱受争议的选秀活动层次不穷。虽然能成名者依然寥寥,在整个社会追名逐利之风日盛一日的情况下,成名似乎成了当今社会的图腾。
我们为何要急于成名?
首先从义理上来看,社会达尔文主义虽然诞生于欧美,但不得不承认将其发挥到极致的是我们。自梁启超悲观地声称“人类的历史乃是人种竞争淘汰的历史”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清末民初及以后许多知识分子信奉的富强之路,同时也成为他们新的人生信念。社会达尔文主义流行所至,产生了一个崇尚物质、崇拜强权的力的秩序,它颠覆了传统中国温情脉脉的礼的秩序,代之以残酷无情的优胜劣汰、强权主宰、赢者通吃。
当然在社会达尔文主义诞生之前,我们的老祖宗就谆谆教诲我们社会的法则不过弱肉强食、成王败寇。有学者考究出我国复兴运动已完成62%,如果按照我们对老祖宗某些“文明”教条的遵循和发展来看该数据甚至还有保守之虞。在我们深入骨髓的丛林法则的影响下,现实社会在国人眼中没有那么多的温情脉脉,想要更好地生存除了胜出别无他法,当然,成名是个人胜出他人最典型的标志。
不仅在义理上我们不得不成名,在现实中社会也不止一次地给我们提供了教科书般经典的例证。前段时间中国第一位女宇航员刘洋父母所住小区停水,业主打出了一个条幅:刘洋别回家,家里没水没电。作为开放商和物业管理方,涉事企业董事长在这条维权微博发出17分钟后发出致歉微博,同时称向受累的业主每户补偿500元钱。此事如换着他处,想要如此迅速被解决近乎天方夜谭,但依靠名人奇迹诞生了。
名人在中国确然在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上远超普通人。有人言,成为了名人,好处会接踵而来,挡也挡不住。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名人均能轻松得到。虽然此言有些偏颇但却不失为一种社会现实。在义理和现实的相互作用下,梦中中状元般的迷幻犹如一个鬼魅让人痴迷到完全丧失反抗力,追求成名成为社会图腾也自然就显得“合情合理合利”了。
当成功沦为社会图腾之后,不管怎样去成名,只要有机会,人们自然会挖空心思、甚至不择手段去争取。因此,如果说过分痴迷于成名、甚至将成名作为人生不二的信条是一种心理疾病,那么只能说生病的不是社会的个体,而是整个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