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进平
一则故事说,一个人参加爬山比赛,鞋里钻进一粒沙子,虽然他感觉有点磨脚,但如果停下来倒沙子的话,一定会被其他人超过。他想想离山顶也不是很远,还是先爬山吧。结果,由于沙子不断摩擦,他的脚很快就出了水泡,水泡还被磨破了,以至于不能再继续走路,最后只能被迫放弃比赛。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吧。
在施工现场,事故的发生很少是由于风雨雷电等恶劣天气的原因,大多是由于习惯性违章作业及防护不到位等造成。安全管理也大抵如此吧,管理者往往认为抓大放小是一种相对有效率的工作方法,但可能由于忽视了小问题、小隐患的,而使得小问题升级为大事件,最终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实,抓大放小真的有效率吗?小问题之所以小,是因为它暂时造成的影响小。大问题由于破坏性强,解决起来所需投入的也相对较多。小问题不断发展也必然成为大问题。决定结果的,有时候往往是很小的细节。
一根小小的安全帽带,习惯性地不系牢靠,看起微乎其微,如果发生事故失去的不将是一顶安全帽,会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会有原因。这个原因的先兆可能就是看起来不起眼的小问题。
中国有句老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扁鹊称其长兄是兄弟中医术最高的,原因就在于其长兄是治病于病发之前。因此,在小问题还没有“升级”为大问题前解决掉,应该属于上上策吧。我们的安全管理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讲的也应该是这个道理。
我们在施工现场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由于建筑市场的竞争,建设单位压缩工期,施工单位加班加点抢赶工期,在赶工期的同时往往会放松安全管理,只将安全管理停留在口号上面,来不及进行安全教育、交底,甚至不进行安全防护就进行施工生产,导致发生了安全事故,安全工作就是这样,100-1=0,出了事故一切全部是零。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很清楚问题出在哪里,但总是没有着手去解决、去改善,就是担心“停”下来后,会失去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的优势,都在畅想等自己具有了绝对优势后,一定会再来处理这些小问题,可是很多时候已经不能“亡羊补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