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俊杰
2007年在云南思茅地震之后,我来到普洱茶的发源地做社会调查。一位老人在残垣断壁中握着我的手,告诉我她在这房子中一辈子的记忆。我们只能抽出一点经费给她买些水泥和沙子,当地的村委会承诺在国家的支持下帮她修复房子。离开的那一刻,我们的车已经开出很远,但老人仍然站在村口,向我们挥手告别。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我在四川省昭觉县待了一年,在给学生上课之余,我和同事们给学生修了一座简易的水渠。这样,他们可以在每天翻过大山来上课时,不再和村里的牲口共用一口雨水井。虽然他们享受的现代文明只限于电灯,但我们仍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基础设施,帮助他们过好今天的生活。
去年我来到地产公司,在大瓦窑保障房项目工作。一天早上,我接待了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妇,他们已经是第二次到项目咨询了。从他们紧张的话语中,我听出了生活的无奈和不安的期许,也听出了我们现在所开发的项目将是他们一生的归宿。
我常常在想,我们每日接触的建筑到底是什么?可惜我不是建筑学专业的,不能用最精确的语言去表达对建筑的认识。但现实中,不需要你亲手把高楼大厦建起,只要你活着,你就与建筑息息相关。尤其在当下,中国梦所涵盖的新型城镇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之一。作为这个主题载体之一的建筑,是我们中建人应该承担起来的对时代、对国家的责任,也将是我们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我们应该用对生活的热爱来对待我们的工作,用对生命的赞美来欣赏我们的每一个作品。
梁思成先生曾经提到中式建筑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把视角放大,在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这些问题我们仍然绕不过去: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内保护既有的古建筑?如何在中式与西式建筑中找到平衡?如何提高社会大众对建筑的认识?这些命题对我们这些从事建筑工作的后辈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是我们区别于普通开发商的央企责任之一。只有回答好这些问题,把企业使命根植到每一个员工心中,“拓展幸福空间”才能找到支点,我们的企业才能称为世界级的先进企业。
企业是由一个个生命个体组成的,就我们这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讲,每个人都希望尽快成长,只有把自己的发展同社会的发展结合到一起才能实现个人最大的价值。但是每个人选择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会不一样。值得高兴的是,在项目上,我们可以把这些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落实到每一次党团活动、每一轮人员选拔、每一个设计要点、每一回合同谈判,每一道施工工序上。
没有哪一段青春是可以等闲虚度的,选择了建筑就选择了要承担的责任,选择了这样的企业就选择了奋进、开拓和奉献,选择了相信她并且为她而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