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笛
正是莺飞草长的季节,我走进抱素怀朴的朱家角,不经意间,就跌落进了意蕴丰富、韵味悠扬的风俗画里。
朱家角是个千年古镇,早在三国时期就形成村落,但长久以来一直偏安一隅、隐鳞藏彩,直到明末清初才米业突起、百业兴旺,小镇也变得保泰持盈,名播四方。久历风雨的古街、寺庙、石桥,构成了朱家角古镇的三大特色。
卓尔不群的北大街是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商业街,街道宽二三米,两边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滴水檐几乎相接,站在街上抬头仰望,只能看到一线天。街是临河而建,街随水势,水贴街行,曲尽其巧。走在弯弯曲曲的街道上,便腾起峰回路转、别有洞天的感觉。
寺庙有圆津禅院、城隍庙和报国寺,一个小镇有三座寺庙实属罕见。我们走进圆津禅院,但见香烟袅袅。禅院塑有辰州圣母像,故又名“娘娘庙”,这里连续出了好几代精通书画的高僧,为此,禅院又成了远近皆知的佛教文化圣地。
朱家角是水乡,水多桥多,造型各异的石桥布满大河小巷,把古镇编织成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在这些石桥中,最有名的当属放生桥。四百多年前,一位和尚用了十几年心血募款修建了这座石桥。建成后,寺里的众僧常到桥下放生。僧侣的行为影响着当地百姓,渐渐地,百姓与僧侣同音共律,买下鱼虾和龟鳖到桥下放生。久而久之,这座石桥就被称为放生桥。
放生桥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五孔大石桥,桥上的石刻技艺也十分高超,龙门石上镌有盘龙8条,环绕明珠,惟妙惟肖。站在放生桥上游目骋观,人头攒动的河岸、粉墙黛瓦的楼舍、飘着店家旗幡的雕花窗户,以及河水里乌黑油亮的乌蓬船,骤然间幻化成了古朴自然的“清明上河图”,牵萦于心。是啊,古镇因其历史而厚重,因其商贾而繁荣,因其传说而精彩。徜徉其间,一种别样的心情扶摇而起,欣欣然,陶陶然,让我难以别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