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媛
如果革命像想象那么容易,就不会有那些悲伤旋律,一遍遍在荧幕响起;如果革命像期待那么顺利,就不会有那些孤单背影,一幕幕在人海清晰。《建党伟业》,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和修饰,客观、真实地带我重温那一抹血色记忆。
影片由武昌起义时那面鲜红如血的旗帜拉开帷幕,如同接下来注定的血的旅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抗争、受辱、倒退,灰霾笼罩中国大地,无奈无奈!“封建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要想存其一,必先废其一”,陈独秀掷地有声的号召,五四运动为夺主权决不放弃,血与泪的付出开始了共和道路的摸索,希望,希望!“应到代表十三人,实到代表十二人”,冒着生命危险的先锋战士们激昂地宣读着《共产党宣言》,在国际歌的歌声中确立了方向,共产党的产生开天辟地!
时势造英雄,壮志男儿披荆斩棘,巾帼英雄不畏艰险。影片中滚动式地出现了无数的革命先辈:陶成章、宋教仁暗中被杀,陈独秀、李大钊激情号召,毛泽东、周恩来坚持到底等等。在那个备受列强欺凌、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让英雄儿女们满腔热血。
先辈们将自己的生命交予坚定的信仰,并前赴后继地传递着。他们用心去温润那年的中国,用热血去激荡那年的中国,用智慧去拯救那年的中国,用所有的一切去捍卫那年的中国。
“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蔡锷于小凤仙而言,是四万万人和她共有的英雄,不舍也得舍;杨开慧一句“我愿意”平淡之中见深情,粗糙的“裸婚”心甘情愿。
一个拥抱之后便是永世之隔,一个转身之后便是不可获知。混乱时期的爱情分离了儿女的心,却成全了革命的情。这些难舍的情分终归为之个体于国家的奉献,这种奉献,是为了大局而牺牲自我,革命者的奉献始终为后人们证明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团体要有无私奉献者的贡献与传承,才会有后来新时代的今天。
从抗争到探索再到成功,长达两个小时的影片让人目不暇接也难以忘怀。那是曾经的苦难,也是曾经的辉煌。先辈们血的付出换来今天的静好岁月,我们要在过往的足迹上感恩、也要在过往足迹上铭记、更要在过往足迹上前进。如同坐上影片结尾那艘木船,朝着未来的方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驶向更加美好的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