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十典九章》中的礼仪规范
■文/郭鑫(地产公司)
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对于个人而言,礼仪是衡量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的尺度;对一个国家来讲,礼仪是这个民族文明程度和精神风尚的反映;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员工的礼仪规范则关系到企业形象的塑造和企业文化的构建。孔子曾经教育自己的儿子道:“不学礼,无以立。”推而广之,不懂礼,不学礼,无论是个人、企业或者是国家,都难以自立,难以发展。
中国建筑发布的行为规范手册《十典九章》,不仅提出了关于商业伦理和员工习惯的“行为十典”,也包含了规范礼仪细节的“礼仪九章”,从宏观上彰显价值理念,于细微处指导行为实践,进一步丰富了中建文化的内涵,为我们践行企业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行动指南。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孕育出完整的礼仪规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古圣先贤对人际交往问题的深入思考。现代的商务礼仪虽然细节繁杂,但其宗旨仍然离不开协调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交际氛围。新发布的《十典九章》就概括总结出了关于礼仪规范的四条总则,从整体上为中建员工的商务社交活动提出了要求:“尊重平等”是要我们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做到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真诚宽容”是要我们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人要有容人之量;“适度适宜”是要我们把握分寸,大方得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自律自省”是要我们严于律己,遵守规范,提高自身修养。这些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原则,既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美誉度,同时也是个人提高素质修养,赢得他人尊重,进而获得事业成功的途径。
在商务活动中,细节往往决定成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不仅要求人才要具备精湛的业务技能,还要求人才具有包括商务礼仪技能在内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我们对礼仪规范的细节予以足够的重视,而不能粗枝大叶,虚与委蛇。《文汇报》曾刊登过一篇题为《一口痰“吐掉”一项合作》的报道,讲的是某省一家医疗器械厂与美国客商达成了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的协议,准备第二天正式签字。可当这个厂的厂长陪同外商参观车间的时候,习惯性地向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去擦。这一幕恰巧被外商看在眼里,使这家国内厂商的形象在外商的心目中大打折扣,最终因为这一次小小的“失礼”,一项已基本谈成的项目,就这样被迫中止了。由此可见,礼仪举止虽小,但是它对商业活动的成败却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十典九章》对中建员工在商务社交场合需注意的礼仪作了细致的要求,从服饰着装到称呼用语,从主宾次序到礼物赠予,从会议规范到宴请禁忌,每一条细则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值得我们遵照践行。
如果说《中建信条》的发布,旨在构建中国建筑的核心文化理念,是“内正其心”,那么《十典九章》就是要将这种文化理念外化为每一个中建人的行为习惯,则是“外正其容”。然而,企业文化的养成,员工行为的规范,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让敬业精神和礼仪典章融入到实际工作的细节之中,才能让企业文化之光照亮中国建筑的未来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