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晓庆(东北)
民国八年,《新生活杂志》上刊登了胡适先生创作的传记题材寓言《差不多先生》。文章开篇这样写道:“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先生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胡适先生借此讽刺国人没有责任心,做事不认真。那么,今天我们身边就没有“差不多先生”了吗?

陈建光董事长在2015年“两会”上的总结讲话中,用两张报表揭示了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工作不细致、责任心不强。网络上曾流传一个神奇的励志公式:365次方代表一年的365天,1代表每一天的努力,1.01表示每天多做0.01,0.99代表每天少做0.01。1.01代表着每天进步一点,一年以后,你将进步很大,远远大于“1”;1是指原地踏步,一年以后你还是原地踏步,还是那个“1”;0.99是指你每天退步一点点,一年以后,结果将远远小于“1”。0.01的差别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差不多”,在日常工作中,倘若都是“差不多”就行了,你也“差不多”,他也“差不多”,我也“差不多”,其结果一定是如同上面的数字所呈现的“差很多”!
“差不多先生”的做法有悖于我们的企业文化。中国建筑行为规范手册《十典九章》中强调,专业敬业是我们做强、做大的基础,没有专业敬业,就不可能达到品质至上,“超越”也必然成为空谈。东北分公司“六大核心理念”中的第一条就是“事思敬”,只有坚持敬业的态度,把心放在工作上,才能让我们的事业更有前景。
最近在读一本书,名叫《责任胜于能力》,书的开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独自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返回地球,但降落伞失灵,无法减速,宇航员牺牲。后调查得知是由于地面人员责任心不强,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而导致的。相信这位地面科技人员并非有意为之,而是疏忽大意,最终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固然,我们工作中的疏忽大多不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但是其害处是不可忽视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当时看似“差不多”,长此以往,无论是对于我们自身还是对于企业的发展都是后患无穷的,当量变积累到质变时,那么问题也就会暴露出来。
从业担责任,供职有操守。无论职位高低、收入多少,高度的责任感都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诚然,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千差万别,但是保有一颗责任心是每个人只要努力都能做到的。你是那个“差不多先生”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