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秀艳(安装)
“锄禾日当午,不如抢钱苦。对着iphone 6,一抢一上午。问你抢多少,总共两块五。一查流量费,超过二百五!”2015年的春节,漫天的红包不期而至,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我们在“抢红包”中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新年。面对这个新现象,让我们不妨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让红包“飞”一会儿。
“抢红包”给这个春节带来了很多乐趣,微信、微博、手机QQ和支付宝都成了我们的快乐战场。从小年开始,我先后抢到了两个红包,一个2元、一个0.58元。在春晚和微信互相勾结的摇一摇中,又抢到了两组八个红包。我还在微信朋友群中连抢带发了96元,除了拼手气红包,还给群中每个人发了一个红包,最少一分钱。身边朋友中,像我这样的不在少数。难怪有人说:“为了块儿八毛,引无数土豪竞折腰。”
如此热火朝天的“抢红包”只是为了“图个乐”,千万别当真,如果认真的话,你就输了。为什么呢?让我们看看红包火爆背后的故事。抢红包选在了春节这个大家都比较悠闲的时间节点,在“发红包”这个传统年俗中融入了信息科技和游戏娱乐的成分,众多商家借助春晚的搭车营销开拓了新的广告模式。我摇到的两组春晚红包,一个是洋河,另一个是招行。不知商家要烧多少钱才能获得这样的营销机会,但产生的影响力还是超值的,因为除夕当晚就有6.83亿人参与了红包游戏。
当然,“抢红包”也有消极的一面。正如有人在微信圈中所发的,“闲着也是闲着,与其替联合国操心世界和平,替上帝操心世纪末日,替汪峰操心大舅子,不如抢点红包买个茶叶蛋吃,回头默默发在朋友圈,还可以低调地炫个富”。但从时间成本上看,为了几毛钱、几块钱折腾半天,还是有些得不偿失。此外,“抢红包”也衍生出不少怪象:有妻子日夜抢红包,气得老公说“你到底要抢多少,我给你”;有为了摇红包扭了腰或是戳坏手机的;有为了抢红包日夜盯着屏幕的“低头族”,得了颈椎病和干眼症的……
在这场全民狂欢的背后,最大的赢家是眉开眼笑的互联网巨头,今年的“抢红包”也成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一次堪称经典的商战案例。移动互联网有句名言——“猪在风口上都会飞”,让小小红包“飞”起来的大风,不仅有人们社交方式的迅速变化,也有企业对移动支付和移动应用的庞大野心。这场改头换面的广告大战用很低的成本自然地发展了众多用户,并养成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正可谓花小钱、办大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