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正玉(安装) 钓鱼本是一项休闲娱乐方式,但能将此爱好坚持到底的人却不多。我老公从二十几岁爱上钓鱼,一直到退休后仍乐此不疲地徜徉在溪沟河畔。 唐山大地震后,我们一家随单位迁徙到唐山参加灾后重建。离单位驻地不远处,有一座偌大的水库,被当地人称为“陡河”。水库的水有多深无人知晓,当地人只知道,水里的鱼几辈人也钓不完。这等好事,可乐颠了驻扎在河边的援建工人,每到闲遐之余,陡河沿岸便成了钓鱼者的“领地”。我老公也在其中,他每次都能钓到几条大小不等的鱼。随着鱼儿频频上钩,钓鱼者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他们的眼里只有大鱼,小鱼统统放生。有一次,老公费了好大劲才拖上来一条十几斤的大青鱼,他把鱼抱在怀里乐不可支,鱼却在拼命挣扎,老公岂肯罢休,绝不松手!最后被鱼生生地拖进了河里,鱼逃脱了,老公也“光荣负伤”了。 当时,震后的土地满目疮痍,市场供应紧俏,能够隔三差五地饱餐一顿鲜鱼,对援建工人来说,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老公自打爱上钓鱼,家里的伙食也随之改善,四岁的女儿居然能把一条三两的鱼吃得一干二净。女儿长大后,身高达一米六八,她常调侃道,老爸钓的鱼是最灵验的“增高素”。 2002年,我和老公同时退休,回到老家重庆定居。老公依旧闲不住,经常背着鱼具,四处寻找钓鱼地点。只可惜,主城附近的溪沟小河很少有鱼游动,有几次,老公发现溪沟有鱼,一看水混浊,鱼黑黑的,还带着一股怪味,只好作罢。 老公钓鱼空手而归时,总要发出一番感叹,“唉,再也钓不到陡河那样的大鱼喽,那个地方真让人留恋哪!”为了过把钓大鱼的瘾,老公干脆花钱到私家鱼塘去钓。不到半天,几条大鱼就轻易得手,害得我们天天吃鱼,末了还满身都是鱼腥味。 去年夏天,我和老公回到当年下乡的大巴山避暑。走之前,老公跃跃欲试,感觉到大山沟去钓鱼,肯定很过瘾。于是他重新买了两套鱼具、鱼网、鱼饵,塞满了旅行包。 千里之外的大巴山,只见山峦叠嶂,树影摇曳,雀鸟啾啾。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水库,蜿蜒的小溪、河流,水中鱼儿成群结伴地畅游着,真可谓“世外桃源”啊。然而老公的眼里只有鱼,一见到流水和鱼儿,他立马亢奋,第二天便扛着鱼竿到河边去了。 开始几天,无论多远,老公一概步行,回来就累趴下了。为了提高钓鱼效率,他干脆买了辆嘉陵摩托车,天天穿行在青山绿水间,且每次都满载而归。那里的鱼儿多半是野生的,身上的鱼鳞又黄又亮,偶尔亦见红鲤鱼,比公园养的观赏鱼还漂亮。这辈子,我还是头一回吃到这样的野生鱼,味道之鲜美,无法用语言形容。说来也挺奇怪,我喝了两个月的鱼汤,居然没有喝腻。 临走时,我们依依不舍,今年夏天我们还会回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