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士卿(四公司) 祖父爱好写作且极为擅长,年幼时,祖父每逢撰稿完毕,都会将完成的作品誊抄至笔记本上。那些黑色的、棕色的或红色的各式本子,不只见证了时代的华丽变迁,也填满了我童年时期,我与祖父的点滴回忆。 我记不得自己究竟从何时开始享受于写作这件事情。小学时期,我与大多数孩子一样,对于写作文深恶痛绝,仿佛多写一个字就要头疼脑裂。于是,祖父开始了对我来说“魔鬼式”的训练。说是写作,但其实和写日记差不多。祖父要我记录下每天身边的事情,与朋友玩闹也好,吃到一顿大餐也好,或者是去了有趣的地方也好,但凡有所经历,皆要有所记录。“你啊,写东西要有重点,写清楚你干了什么,还要写一写你当时的所思、所想。”是的,刚开始,我写出的东西就是像流水账一样,苍白而敷衍。但随着自己慢慢长大,经历的事情变多,各种喜怒哀乐的感情也随之增加,写作内容渐渐充实起来、生动起来了。从祖父那里,我习得了写作的最重要一点:以实为纲,以情润之。 祖父的那些笔记本我也会时常翻看。除了他自己创作的作品,上面还会有祖父从一些报纸杂志上精心挑选后,剪下来粘贴在上面的一张张方形纸片。而除了文章、诗词以外,上面还会有新闻、生活小窍门和养生知识。这些对于年幼的我来说,充满了新鲜与趣味。独自一人的时候,便会找来祖父的本子细细阅读,有时居然忘记回家吃饭。陶醉于阅读的这些时光,让我渐渐地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支笔,一个本,一首诗和一句话,这是我十八岁那年生日,祖父送我的成人礼——“四彩薄礼”。祖父送我的那个笔记本,我一直保留至今,每当有什么创作灵感时,我都会用它先做个记录,时间富裕的时候便整理成文章记述下来。对我来说,很多时刻的“灵光一闪”要更胜于“笔耕不辍”。 读大学以后,我回家的次数渐渐少了起来。某个假期,再次去到祖父家的时候,惊奇地发现祖父开始用上了电脑。看到我惊讶的样子,祖父微笑着说道:“现在自己也换了个新的“笔记本”了。”不只是电脑,如今祖父祖母也都用上了智能手机,学会了使用阅读器读书,用社交软件与亲朋好友视频聊天。每每谈起这些,祖父总是感慨万千,对当今时代便利的生活啧啧称赞,也和我讲起那些几十年前人们艰苦奋斗的故事。 如今踏上工作岗位以后,我也会不时写作。虽然无法再从祖父的笔记本上吸取养分,但我却能够直接与祖父进行沟通——在网络上分享文档,再利用视频通话,请祖父帮忙修改文章,提出意见。与祖父的每次交流都让我受益匪浅。 工作在外,不能时常回家与祖父见面。但随着高铁的普及,回家所花费的时间已经从过去的10小时以上缩短为5小时了。即便只是周末两天时间也足以回家一趟,与祖父共叙天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