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雅君 陈鑫
6月30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顺利竣工,完工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均达100%,标志着机场工作重心从工程建设转入准备投入运营。局北京分公司承建机场市政交通、人才公租房、东航基地、南航基地等4个工程,累计建筑面积约62.39万平方米。
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全球最大的空港之一、我国规模最大的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盛名和华美外形下,有着无数的动人故事。
“红”力助推实现“大满贯”
2016年底,公司中标机场市政交通—道桥及管网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主进场路高架桥、地下综合管廊、市政道路等。虽然公司有着丰富的房建经验,但机场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却是首次接触。
困难和挑战面前,团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让党员亮出来,带着职工群众动起来。项目打造党员星火先锋工程,推出党员先锋“责任区、结对子、工作室、擂台赛”四位一体的党建创新品牌,让大家学有榜样,进有方向,赛有目标。
“项目的党员星火先锋工程,不仅让各系统有序开展工作,也让我们都成长为综合型人才。”项目团支部书记李玉玮对此感触颇深。原来,初来项目担任物资会计的她,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算物资账”的生活。后来在机场几个项目联合业务竞赛过程中,每天都是在电脑面前跟数字打交道的她对试题中的实物材料几乎都不认识。
认识到不足后,李玉玮下定决心要经常去现场熟悉实际情况,而项目也在“党员星火先锋结对子”活动中,为她安排了先锋对子。先锋对子每天带她去现场了解情况,耐心讲解,过了一阵子,钢梁、木模板等等对她来说从单纯的价格数据变成了有实物画面感和工程进度动态的图像。同时,她也在党员对子的推荐下,加入了项目党员创新工作室,并逐步成长为金点子成员,为项目降本增效献计献策。
正是项目上众多像李玉玮一样的青年不断学习进步,凝聚和打造出一支全面综合的人才队伍,项目团队也在高品质履约过程中循环市场,承担了更多建设任务,实现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的两个“大满贯”:一是局在手工程囊括了目前进驻新机场范围内投资开发的全部业主;二是业务形态包含市政、基础设施、房建等各种类型。
拼出高架桥提前贯通
公司在机场建设施工的2132米桥梁工程——通往机场的出发大厅,是乘客们的必经之路。这段桥梁重量约18万吨,相当于3艘辽宁号航空母舰的重量。如此庞然大物又是怎么建成的呢?
此段高架桥共分为22段,由104个墩柱和438根桩基把高架桥牢牢支撑起来。桥墩为双曲线花瓶墩柱,最高的墩柱有23米,相当于7层楼,采用定型钢模整体浇筑工艺。这个大家伙在施工时,最怕的就是冷。
“同志们,抄家伙,赶紧去桥上铺设岩棉,必须保证浇筑质量!”项目经理王海强边号召先锋小组成员,边戴上手套口罩往外跑。冬天的机场工地上,温度非常低,刚刚浇筑完的混凝土急需保温处理,仅在箱梁内放入电暖气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人工为桥梁“盖棉被”。操作过程中,岩棉里的玻璃纤维一个劲儿往衣服里面钻,扎得大家又疼又痒,走路都得像机器人一样,撑着胳膊肘子。铺设好后,回头一看,人工铺设的保温面积整整覆盖了两个足球场大小的桥面。
王海强1994年参加工作,是建筑行业的老兵了,先后参加了广东台山核电站、沪杭客专等工程建设,从技术员逐步成长为项目负责人。王海强说,非常感谢建设沪杭客专项目的经验,当时就实现了钢筋混凝土成品精度要求到小数点两位,为今天的机场建设打下了重要基础。
2018年4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桥梁主体结构提前一个月全线贯通;今年4月,由中建二局建造的市政桥梁成为所有标段中第一名通过竣工验收的标段,项目连续五个月获得建设单位颁发的三星流动红旗……这些都是这群建设者们最骄傲和自豪的时刻。
智慧建造贯通“大动脉”
公司在新机场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全长981.3米,连接机场航站楼,是给航站楼输送电力、热力、给水和通信等养分的“大动脉”。而让这条“大动脉”建设提前一个月完工的功臣,竟是小火车玩具。
机场内部作业如网般交叉重叠,如何确保按时完成任务?项目团队把目光聚焦在了模板上。工人拆模板先是一块一块把模板从墙上敲下来放到地上,再搬到下一个作业处,费时费力。“有天看到孩子在玩小火车玩具,那火车驮着许多东西在地上跑,我当时脑子里就蹦出工人运送模板的画面。”黄旭腾回忆当时的灵感,激动地说。“能不能研制一种可以自动搬运模板的‘火车’,这样不就可以提升效率了么。”顺着这个思路,项目部最终研发出能在地下综合管廊使用的铝模台车体系。这个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应用发明,在国内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这只是项目建设中众多智慧建造的一个缩影。“天眼科技+”系统、BIM软件应用……一项项工地“黑科技”最终让这座划时代的建筑奇迹呈现在世人眼前。
传承红色基因,凝聚蓝色力量,推动绿色发展,正是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代表的中国新建造,成就了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亮丽名片。数以万计的中国建筑人汇聚起的磅礴力量,不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铺就坚实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