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土木公司“全国健康老人”张喜富
■文/蔡玉红 吴新喜
清晨的阳光拥抱着土木公司郁郁葱葱的家属院,在绿荫下有一群退休老人正屏气凝神地打着太极拳,为首的老人红光满面、行动敏捷。一套拳打完,老人们纷纷向他靠拢,讨要起他的“高寿秘方”。从言谈举止中观察,很难想象这位人人追捧的老者竟然已经有91岁的高龄!他就是被评为 “全国健康老人”的土木公司退休职工——张喜富,他常与人分享的高寿秘方就是他的“健康三宝”。
心态健康要“乐”
拥有阳光快乐的心态是健康的基础,“知足常乐”就成为张老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老人经历了祖国的沧桑变化,所以他更珍惜当下这幸福快乐的生活,从不与人相争的他每天都过得乐呵呵的:“我多活一天,就多一天快乐呀!”
张老生在旧社会,小时候因家庭贫困,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只有一件补丁摞补丁的单衣和一双后跟已经踢烂的鞋子。“我穿着那双鞋子走路,老远就能听到‘踢踏踢踏’的声音,人们就取笑我说 ‘喜子来了’。”张老的一生历经风雨,给地主打过短工、当过通信员,然而这些苦难都没有打倒他,反而培养了他苦中作乐的乐观心态。
1952年来到中建二局工作后,老人的乐观心态也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人。据老人回忆,他曾经与死神有过亲密接触。1965年在攀枝花发电厂项目,有个百米深的钻井塌方,需要工人下去修复,但随时都会出现石头跌落的危险。身为队长的张老告诉徒弟:“你们年轻人还有大好的未来,我已经有家了,我下去!”张老下井后,井内出现了几次碎石跌落,所有人都以为再也见不到他了。没想到在完成工作后,他又成功返回了地面。见到担忧他的工友们,老张乐呵呵地说:“马克思不要我,我又回来了。”
说起如今的生活,老人的脸上写满了快乐:“现在的日子好啊!不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了,吃得好,喝得好,睡得好,咋就这么快乐呢!”儿时受苦受难的经历让老人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在老人的眼中,快乐就是那么简单。
饮食健康要“淡”
张老曾是一名凿岩工,在河北省官厅水库、北京老虎家33号隧洞、甘肃省刘家峡水库建设、青岛崂山隧洞、攀枝花发电厂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上,都留下了张老辛勤劳作的身影。因为常年在艰苦的环境下从事凿岩工作,以及当时缺乏科学防护的意识,张老这一代人都因吸入了大量的大颗粒粉尘而患上了矽肺病,张老也不例外。但与饱受矽肺病折磨的同龄老人相比,张老的矽肺病症状十分轻微,这都源于张老对饮食的良好控制。
张老有一个陪伴了他一辈子的习惯,就是每天清晨醒来以后空腹喝一杯白开水。张老说:“我没有吃过什么营养品、保健品,这杯白水还真是又便宜又实用,能很好地帮助我排除体内的毒素,给了我一个相对健康的肺,我和我的轻微矽肺病已经快成为好朋友了!”
除了这杯水,老人每日三餐的饮食都以清淡素食为主,他会适当吃点鱼肉,尽量多摄入一些蔬菜、水果及豆类食品。“常言道病从口入,我对我的嘴可是管控的很严的!”正是因为张老对清淡饮食的坚持,让91岁高龄的他远离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常见老年病的困扰。
身体健康要“动”
“健康始于足下”是张老的运动信条,他常说:“人得动啊,那闹钟不动不就锈死了,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更得不停地动。”张老腰板挺直,根本不像90岁的老人,走起路来轻松有力,上楼下楼一点也不费力。两年前,他还能骑着自行车上街转悠,由于子女怕他发生意外,才把他的自行车“封存”了。
张老每天早晨6点钟起床,洗漱、吃饭后,就从家步行到公园附近打太极拳。上午8点多打完拳返回家中,休息半个小时后再从家出来,在公园周围走上几圈,然后再步行回家。傍晚吃过饭后,他也会再出来散散步。这样一天一下,他能走上八九公里路。“哪天要是因为下雨没有练习,那真是全身不自在。除了吃饭时间、午休时间,其余时间我都爱在外面转悠!”
长期坚持运动锻炼,使张老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保持得很好,每天倒头就能入睡,而那一头白发也姗姗来迟。勤劳爱动的他不仅生活能够自理,还能帮助邻里打扫楼道。
正是因为这“健康三宝”,张老获得了由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中国老龄协会颁发的“第八届全国健康老人”荣誉称号,成了当地媒体争相报道的“寿星”。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像张喜富这样和中建二局一起成长的老人正是企业大家庭里最重要的宝贝。而他时刻保持乐观、豁达、向上年轻心态的精神正感染着邻里,影响着下一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