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 | 办公平台 | 中建e-HR | 网络学院 | 中建网群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业务领域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职业发展 服务专区 资源配置
新闻中心
公司快讯
集团新闻
国资动态
媒体聚焦
行业动态
专题专栏
通知公告
企业刊物
图片新闻
网上公告
公司快讯
首页>> 新闻中心>>公司快讯
【超越故事我来讲】守住“匠心” 不忘“初心”
发布日期:2016-04-20 字号:[ ]

守住“匠心” 不忘“初心”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苏宪新

■文/郝帅 李浩钰

  他皮肤黝黑,身板清瘦,谈起施工管理如数家珍;他总是泡在施工现场,带领兄弟们建得广厦千万间,自己却常常守在最普通的钢板房里。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分公司南京丁家庄二期保障房项目经理(原南京上坊保障房项目生产经理)苏宪新。

耐得孤独,守住“匠心”

  2011年,苏宪新接到南京上坊保障房项目的建设任务。作为当时南京市最大的政府民生工程,工程建设的好坏直接牵动着上万户百姓的心。为了提高工程质量与施工效率,真正实现绿色施工,苏宪新决定以南京上坊保障房6-05栋楼为“试验田”,创新性地采用了全预制装配式工业化施工工艺(简称PC),即用工业流水线的方式生产房子,让房子如同“搭积木”般建设起来。

  然而,由于装配式工业化施工工艺在国内并未广泛应用,生产的部件尺寸控制是否精准、现场装配组织协调能否到位,这一施工工艺运用的背后藏着太多未知的困难,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在项目建设之初,就有人打起了退堂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技术咱们之前都没接触过,要不还是按老办法吧,保险啊!”每当大家面对新工艺望而却步时,苏宪新都会站出来说:“别人没有尝试过,那我们就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尽管如此,初次“上阵”的苏宪新还是遇到了重重困难:深化设计不够详尽、构件编号凌乱、预制构件制作精度不高、传统脚手架无法满足现场吊装需要……一道道难题让苏宪新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让新工艺得以真正应用,让“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的美好愿望能够实现,苏宪新在无数个深夜里的挑灯自学,一遍又一遍地进行模拟实验,不停地打磨、推敲施工方案。他桌上堆的模型越来越多,PC结构循环工序计划越来越周密,技术难题逐个攻破,而他自己却累得越来越瘦。

  在进行现场组装时,苏宪新更是整日亲临一线,指导每一次部件吊装、拼接。发现现场出现了技术问题,他就马上召开临时会议,第一时间为技术员及工人们“充电”补课。30天、20天、10天……现场拼装所用时间开始逐层加快,最后创造出了“6天一层”的建设速度。新工艺的有效应用,不仅为项目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66.21万元,还捧回了金灿灿的鲁班大奖。

扎根一线,守住“良心”

  苏宪新深知每一套房子都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和期待。2015年3月,他带领团队从南京上坊保障房“转战”南京丁家庄二期保障房。“战场”虽然变了,但苏宪新“质量第一,打造精品保障房”的追求却不曾改变。来到新项目后,他仍然时常到现场检查工作,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一次,当他抽检发现一户保障房墙体的垂直度超过了几毫米时,立即叫来了负责工程质量检验的小易。小易本以为这几毫米的误差并无大碍,却没想到苏宪新大发雷霆:“你知道这几毫米意味着什么吗?当你睁着眼可能看不到这几毫米的长度,但你闭上眼却能感受到从‘良心’到‘昧心’就是这几毫米的距离。给老百姓盖房,就必须认真!”几句话把小易说红了脸。不只是小易,项目上的员工几乎都领教过苏宪新的严苛与认真,“实测实量务必做到100%”、“达不到要求就把墙砸了重来!”、“谁负责的地方出了问题,我就找谁!”……正是苏宪新这种“宁可重做,绝不凑合”的态度,让“老百姓收房只要中建二局建的”传为佳话。

不忘传承,守住“初心”

  为了鼓励项目员工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新技术,苏宪新在南京上坊保障房建设之初便成立了创新工作室。全国首栋最高全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完成的背后,凝结着苏宪新和工作室成员的心血和智慧。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住宅产业化全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综合施工技术》不仅获得了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还被专家一致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技术的创新更推动了新型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带动和促进了整个建筑产业技术升级,引领了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

  创新工作室在催发技术创新、引领城市建设的同时,也成为了培育人才的“孵化器”。在工作室,苏宪新对待每一个“徒弟”,都会倾其所有地向他们传授经验,为新人们指明科研攻关方向。他总说:“我们干一个项目,就要培养一批技术人才。”在他的帮助和指引下,项目青年员工队伍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升。看着自己所带的“徒弟们”逐渐成长为技术“大拿”和业务骨干,苏宪新心中有着难以言说的喜悦。他仿佛从不在乎自己获了多少奖牌,取得了多少荣誉,只在乎科技创新的精神能代代传承,建筑人的梦想可以薪火相传。

  20年岁月变迁,唯有他为理想甘苦付出的精神不变,将毕生精力投入建设事业的坚守不变,他“让百姓住好房”的愿望不变。他就是苏宪新,一个守住“匠心”,守住对百姓的“良心”,守住对建筑事业“初心”的普通劳动者。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中建二局“营改增”动员会暨2016年海外工作会在京召开
下一篇:四公司中标10亿元安徽芜湖健坤国际城建材家居项目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纪检监督举报拖欠企业账款线索信访联系人
© Copyright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86-10-51579655传真:86-10-51816700 邮箱:zjejbgs@cscec.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6号院E座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京ICP备12020238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