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 | 办公平台 | 中建e-HR | 网络学院 | 中建网群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业务领域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职业发展 服务专区 资源配置
新闻中心
公司快讯
集团新闻
国资动态
媒体聚焦
行业动态
专题专栏
通知公告
企业刊物
图片新闻
网上公告
公司快讯
首页>> 新闻中心>>公司快讯
智能筑造下的巨塔崛起——中建二局昆明春之眼商业中心BIM智慧建造纪实
发布日期:2020-05-13 字号:[ ]

  想要见证一座城市的发展,高楼林立或是最直观的体现。当下,如何又好又快建设一座超高层,已然离不开这一“科技利器”——BIM技术。
  在春城昆明,由中建二局西南公司打造的云南省在建第一高楼——“春之眼”商业中心,裙楼结构实现封顶。“事实上,这一工程最终的模样已在我们面前呈现千回百回……”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道。原来,BIM技术正一步步应用在这座高楼“拔地而起”的全过程,预见问题、优化工序、过程创效……让制造变为“智造”。


方寸之间的“排兵布阵”

  “在市中心建造高楼,就是在方寸之间做到最优规划。”项目指挥长黄威介绍道。这个时候,BIM技术的熟练应用,至关重要。这项以三维数字模型为基础、集成各专业各阶段信息工程数据的模型科技,在项目前期“排兵布阵”中,无疑是最佳利器。
  时间回溯到2017年5月,一栋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2栋超高层即将修建,其中一座超400米。前期勘探中,项目团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方寸之间”:项目位于昆明闹市区,走几步就是地铁站,不但车辆进出不方便,施工场地还只能满足单向通行。不仅如此,项目现场极为狭窄,施工物料即便费劲进得来,如果不合理规划放置,势必一团乱麻。
  这个时候,BIM技术的“预演”作用得以显现。先拍一张航拍全景图,配合以三维模型,“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前期基坑施工开始,模拟不同施工阶段的场内道路规划和材料最佳放置规划。”项目总工程师王文渊说道。此举相当于把现场可能出现的混乱,提前在电脑里优化处理,为各个环节的物料的进场时间、数量给出最科学合理的答案。
  事实上,物料进场及优化放置仅是BIM技术在项目前期策划里的一个环节。从前期设计开始,每个环节的用料、成本、工序及安全控制等等,都能在指尖敲击下“预演”而出。尤其是方寸之间的工序问题。万丈高楼平地起,但不同区域的工序绝对是在最优化情况下交叉进行。项目会用BIM技术对地上裙房、后浇地、主副塔等进行施工分区,模拟不同区域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合理规划钢构件进场顺序,保证钢结构的吊装需求。方寸之间,虽然复杂多变,但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可视化下的“万全之计”

  想要高楼不倒,地基先要打稳。“春之眼”项目拥有位于云贵地区地震带上最深最复杂软土深基坑,其面积3.4万平方米、深度23米。
  “超高层施工,在开始结构施工时,23米深基坑的基坑支护必然要拆除。”王文渊介绍道。传统工艺,一般是边施工边拆除。但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这么深的基坑,大伙儿犯了难。因为谁也不敢保证传统工艺下,受力是否均匀,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深基坑变形甚至坍塌,威胁周边文物保护建筑和盘龙江堤岸。
  如何确保万无一失?项目请来了“外援”。在与同济大学的BIM团队合作下,项目对深基坑进行了全方位的复杂计算,思考所有可能的碰撞类型,围绕深基坑进行可视化受力实验分析,这一步,就是把作业人员的整个拆除过程全部“演绎”,寻找最准确、最全的潜在碰撞点,在这样的“可视化”分析下,项目总共找到了1781个碰撞点,同时,项目将施工流程以三维模型呈现,制作成二维码张贴在现场。拆除人员只需扫码即可了解碰撞点所在,进行受力结构替换,让基坑支护拆除安全可控。
  这样的“万全之计”还用在了很多环节。诸如项目塔吊的选择上。项目塔吊选型及定位受桩基础、内支撑、主体结构、吊重需求等因素影响,如何匹配最佳塔吊?需要专业数据“说话”。项目利用BIM技术进行塔吊可视化布置,创新通过利用已有不对称布置的工程桩,设计出满足塔吊最不利条件下最大弯矩的超大截面暗梁基础。这样的过程就是在实验不同的塔吊如何在极限条件下,还能安全高效工作。待一系列的参数计算而出,项目则可直接选择最经济可行的塔吊即可。通过优化塔吊与现场整体环境组合,节约成本181万元。


全生命周期的“创效法宝”

  “BIM不单单是一个软件那么简单。”王文渊介绍道。成熟的BIM技术应用,应该是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项目级实施标准,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控制和管理,进而实现科技创效。
  基于此,公司致力于BIM技术的经验总结与运用推广。“前期投入主要是模型建立和软硬件设备及培训的费用。”西南公司BIM中心负责人说,公司5年在35个不同类型示范项目推广运用BIM 技术,每年两期中高级BIM培训,在新入职技术人才、后备总工、后备商务经理、项目高级技能课程4个层级建立人才梯队。目前,已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项目级实施标准,它摊薄了BIM模型的创建成本,解决了项目采用BIM技术的诸多顾虑,并斩获“建筑界的奥斯卡”国际大奖AEC等国内外BIM大赛76个奖项。
  这套标准就像一张高级版“菜单”,项目根据需求“点菜”。春之眼项目就在整体运营中引入了BIM鲁班协同管理平台、坚果云资料管理平台等一系列智慧平台,只要成熟应用这些平台,管理层可第一时间拿到可视化的管理数据、可追溯的统计数据。项目算了笔账,BIM技术在安全、质量、进度、物料、机械等的监控和管理上,让项目管理更加精细化,为项目创造470万元经济效益。
  智慧建造巧发力,“疑难杂症”逐击破。项目团队如同劲竹,在源源不断的技术“春雨”润泽下,努力向上拔节,长成更美的风景。(程淑珍 任思聪 郑琳琳)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中建集团周勇一行到中建二局调研指导海外疫情防控工作
下一篇:黄克斯一行赴中建二局华东公司开展工作调研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纪检监督举报拖欠企业账款线索信访联系人
© Copyright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86-10-51579655传真:86-10-51816700 邮箱:zjejbgs@cscec.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6号院E座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京ICP备12020238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