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鑫(地产)
如今的房地产业已经过了“只要拿地盖房就能赚钱”的年代。为了博人眼球,吸引买主,开发商频频出招,在项目名称上求怪求异,真是“名不惊人死不休”。而纵观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楼盘名,不外乎“古”“怪”“大”“洋”几类。
所谓“古”,就是楼盘名刻意仿古。普普通通的住宅楼盘,动辄冠以“皇家”“王朝”等字样,工程还未竣工,就进行前瞻性的夸张描绘,称他们建的楼如何精致豪奢,如何具有皇家风范,其实往往名不副实。有的高达二十几层的现代高层住宅,却偏偏叫“王府”“总督府”,显得不伦不类。
“怪”是指开发商借助生僻字为楼盘冠名,让人不知所云。如“峯”“ ”“廻”“ ”等字,相信观者十之八九不知其发音含义,而开发商为体现所谓差异性,却偏偏要用它们与人为难,市民百姓无可奈何,遇到这类怪名时就用“那个啥”取而代之。媒体上曾报道过一处叫做“亚东观樾”的楼盘,其中“樾”字是树荫的意思,那么“观樾”就是“看树荫”?如果这样都能解释得通,那么“佘山玺樾”又作何解?有网友说,如果你能熟练地背诵默写出这类楼盘名称,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去参加央视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了。
“大”就是夸大。有些楼盘未必建得宏伟壮阔,名字却起的一点也不羞涩。左一个“国际广场”,右一个“洲际公寓”,好像名字叫得大,规格就一定上得去。但真实的情况往往是,名字大规模却不大,有广场之名,却无广场之实,恐怕连摆摊小贩都会抱怨:空间太小,无法扩大经营规模。
“洋”就是楼盘使用洋名字。近几年,各地楼盘的洋名字不断涌现,如“曼哈顿”、“威尼斯”、“普罗旺斯”、“维也纳”等欧美地名屡见不鲜,置身其中,让人不知身处何地。有的洋名字又长又怪,不仅记不住,读都读不通,如“罗托鲁拉小镇”,如“圣巴塞耶怡美花园”,这名字不但没有为楼盘增添所谓“国际范儿”和“高大上”气息,反而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更让人不解的是,一些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也充斥着洋名字,真是“地名熏得游人醉,直把汴州作加州”。
其实,楼盘名称作为城市地名的一部分,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形象气质,反映着当地的人文或自然风貌。怪名、洋名的泛滥,不仅影响了人们日常交往,给市民生活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还将会破坏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影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因此,对于此类乱象,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可以规范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