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西湖文化、茶文化,更是成为杭州文化的代表。近日,凝聚“水和茶”的设计理念,由华东公司承建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五期建设工程项目主体结构完工,作为位于杭州核心区的“2022年亚运会”医疗保障医院,项目的建设始终牵动着各方关注,在一年多的建设过程中,项目弘扬攻坚精神,连闯多道难关。
“地下空间关”是项目面临的第一道难关。在地下18米、3.8万平方米的空间内,规划了1300多个停车位,不仅如此,地下空间还与杭州地铁二号线无缝衔接,这意味着在基坑施工阶段,确保地铁正常安全运营成为重中之重。如何才能在基坑开挖施工的同时,让毗邻的地铁空间不受影响? 建设者坚持“内外兼修”,在基坑外围,加上一层“金钟罩”,建造起一堵深达43米的地连墙,确保地下承重能力“升级”。而在地连墙开挖过程中,地连墙底部5米左右的深圆砾层,却让项目的挖掘机屡吃“闭门羹”。“挖掘爪子又挖不动了”,一段时间内,这几乎成为项目生产经理刘家永听到最多的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整个‘大家伙’来,这坎儿是过不去了”,在调研国内各大城市地铁项目成功案例后,项目团队引进德国超大功率挖掘机,使挖掘速度提高了近一倍。而在基坑内部,项目充分发挥开挖中的“时空效应”,以塔楼为单位,将基坑分为大、小两个基坑先后施工,这一独特的“大珠小珠”风景线,则是出于对地铁的保护措施,先挖离地铁口较远的大坑,待大坑中的地下施工结束后,再进行小坑开挖,将对地铁的影响降至最低。 随着项目顺利冲出地面,建筑“外形”的完美复刻,则成了下一道难题。邵逸夫医院五期项目的效果图,灵感取自于西湖边连绵起伏的丘陵和茶园,这充满治愈系的“江南韵味”的造型设计,为在建筑者们设下了重重关卡。 为了实现这样的起伏感,外立面造型必须呈现“双曲面”造型,不规则的造型同时也造成外架搭设不可能像传统建筑那般“横平竖直”。“曲面结构高差变化多,高差最大的部分有接近半层楼高,这导致测量控制难,梁截面大又势必出现钢筋绑扎难,这些难题环环相扣”,项目总工朱崇选介绍。经过项目职工创新工作室骨干成员的多次讨论研究,项目做出一个创新性决定:推翻原计划的混凝土墙结构,改为钢结构!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外架搭设。 这一项目的钢结构施工,犹如对精细且复杂的巨型“乐高”进行拼装,只有对建筑物的定位轴线、底层柱轴线、柱底基础标高复核等一系列的精密测量工作后,方可进行钢结构的吊装作业。同时,由于钢板厚度较大,为保证焊接质量,主体钢结构全部采用坡口的全熔透焊缝,这就要求焊工们必须连续焊接不中断,否则会出现裂纹、夹渣等质量问题。为此,项目在培养具有超常焊接技术的核心焊工下足了功夫。由项目经理封月恒牵头,成立项目“焊工培训学院”,对每批进场的专业焊工进行严格考评和培训。不到2年时间,项目培育了近百名超级焊工,其中年仅19岁的焊工小将王海强,为了更高标准地完成焊接任务,在日常的焊接操作之外,他给自己“开小灶”,每天带着2公斤的沙袋在手臂上进行焊接练习,正是这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换来了1万吨钢材焊接一次合格率达98.8%的好成绩。 入夏后的杭州天气变换频繁,可谓刚出梅雨,又遇骄阳。由于高层钢结构对温度敏感,日照强度、焊接温度、温差变化以及大型塔吊机械作业运行等外部环境因素,都会对钢结构构件造成外形尺寸的变动,考虑到施工工艺的特异性,项目团队成立“钢结构形变监测小组”,结合当地复杂的气象条件和不断变化的现场施工特点,对钢结构构件进行周期性的观测和记录,并总结不同环境因素对结构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估和纠偏,确保钢柱的垂直度。 共建共享健康中国,筑力杭州医疗服务体系完善,这座民生工程将于年内正式落实,为提升百姓安全感不断贡献二局力量。(曲明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