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又不是粉尘,这么个弄法怎么能封得住?”雷神山医院负压病房连廊建设区外,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徐小洋踩在土堆上,向整个团队抛出了心中的忧虑。回应他提问的,却是一道道更加迷茫的目光。 徐小洋渐渐感受到:密闭工作的万无一失,是这批传染病房最终能“救得了人命”的核心标准。对于这群建设能力突出、医理却一窍不通的“外行人”来说,只有唯一一次机会。成,就能治病救人;败……他不敢继续想下去。 眼看着密闭病房的轮廓正在被飞速地勾勒成形,徐小洋比谁都清楚,这场“攻坚大考”,需要的不仅是他的指挥经验。这支上千人的队伍真正急需的,是下一步的具体施工方案。 作为华东公司湖北分公司的总工程师,徐小洋常被称为“奇迹总工”。这一次,他还能找出创造奇迹的办法吗? 雷神山医院的公共连廊采用的是装配式施工,主体的预制箱式房像一个个累加而成的“积木”。既然是拼起来的,就难免有漏缝。病毒可是个无孔不入的敌人,一想到这里,徐小洋攥紧了拳头。 层层“加密”,本是密封时最简单的经验,此时却显得尤为珍贵。“光打胶还不够,所有墙角、拐弯处用铝合金板材再封堵一层,外墙再加一层锡箔纸!”徐小洋反复给施工人员强调着。但是,这种片面、分散的操作诀窍显然满足不了徐小洋的要求。一套成熟的工法体系,才是攻克“雷神”负压病房连廊区的关键。 “我必须亲身实践才能找到办法!”徐小洋再次扎进了雷神山的深夜。24小时不离工地的他,等到工人回去休息后,会一个人重新爬上连廊的房顶。他趴下身子,紧贴着联结屋檐的钢架,一步步缓缓地挪动着,仔细查看外墙气密性状况。腰肌劳损的老伤,让每一次弯腰都系联着钻心之痛,生理上的疼痛记忆又让意志产生了本能抗拒。战胜自身的双重畏惧,完成一次次下蹲与起身,成了病房密闭性难关之外,徐小洋面对的另一重考验。 “现在一闭上眼,病房的外形就在脑子里一遍遍地闪过,我自己都控制不了。”凭借着对连廊板材之间、板材与框架之间、框架与框架之间、管线周边、门窗周边五大区域结构特点的了然于胸,徐小洋针对不同漏风点梳理出的“五封法”呼之欲出。这套“独创”的密闭法,在雷神山医院各建设区域得到推广实施。工程奇迹就这样在他脚下的“雷神”大地不断上演。 攻坚者,不惟“勇”,更需“智”。自2月3日直面“雷神”以来,除了破解病房密闭性难题,徐小洋还“啃”过许多根“硬骨头”。在一次次的正面较量中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他总能找到攻克难关的办法。 10天,建好4个病区。如此紧凑的时间,这么大的施工量,节点的压力让空气都沉重得可怕。如何才能在工序增多的同时,保证进度,如期交付?徐小洋提出了“三步合作免返工法”,即工作交接到位、管线外漏提示、专人留守协助,有效解决了机电安装与主体结构施工“撞车”的问题,让现场多个作业面同时施工成为常态。正是因为保证了“作战效率”,才有了后来的奇迹——中建二局最晚入场,却一天不误,高质量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奇迹不是等出来的,是干出来的。从国内第一座大型水秀表演剧场汉秀剧场,到武汉环球贸易中心(ICC)和江城新地标精武路超高层,“奇迹总工”的称号此时在“雷神山上”被注入了崭新内涵:千方百计,不辱使命,与病毒搏斗,为生命攻坚。那些曾经在城市地标上铸就的智慧与创造力,在这血与火的紧要关头,变成了护佑生命的至刚铠甲。历史必将证明,困难永远不会消失,但攻坚的决心和胆力终会取得更为长远的胜果。(刘一轲 郝帅 胡珍艳)
|